构建跨境电商工作室,产教融合育人才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尹万芳
[导读] 目前很多院校都是在电子商务
        尹万芳
        东莞理工学校
        摘要:目前很多院校都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和国际贸易等专业中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并结合产教融合的大背景,校企合作构建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跨境电商工作室制运作代表模式,分析出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构建、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产教融合 跨境电商 工作室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跨境电商逐步兴起。这也直接向职业院校提出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是在电子商务、计算机、国际贸易等专业中开设跨境电商课程或增设跨境电商方向,并结合产教融合的大背景,构建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一、工作室制概述
        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启了“作坊式”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进校后先学习半年基础课程,然后进作坊实践,边实践边生产,作坊成员之间以“师傅”“学徒”互称,形成了现代学徒制的雏形,这种作坊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工作室制模式,并被人们所认可。随着国家一系列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理念和方式不断改革,很多职业院校组建了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相对自由开放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校企双导师,打破传统“课堂式”教学内容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工作室的项目设计、方案制定以及后期具体实施过程中掌握一定职业技能,并夯实理论基础,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逐渐采用工作室制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二、跨境电商工作室制运作代表模式
很多的职业学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自己的模式,有不少学校也从开设跨境电商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项目制工作室模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工作室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根据行企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共建工作室,以项目命名工作室,以学校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作为工作室的主要成员参与到项目中,企业作为合作方参与项目,为工作室提供货源、资金,学校指导老师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和决策,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进度完成工作室任务。该校通过工作室模式基于真实项目开展课程内容,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集群工作室模式
青岛黄海学院通过划分繁杂的跨境电商业务,进行将多个涉及跨境电商环节的工作室进行集群化发展,以跨境电商业务为主线,设置货源、视觉处理、货代报关和业务开发等工作室集群,分别与不同的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和专长将学生分配进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培养。集群工作室的模式,即可以减轻单个工作室的压力,也可以促使工作室进行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工作室的业务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跨专业融合工作室模式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依托产教融合形成的项目库、产品库和平台库,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在电商、国贸和英语专业搭建跨专业融合的工作室,最大化的利用三个专业的资源,将三个专业中优秀电商师生聚合到一起,实现软硬件、师资和生源共享,通过重构工作室课程体系,构建实训(战)载体,创新教学形式和学习形式,打通专业群,形成跨专业的跨境电商工作室模式,实现技能工作室与核心课、项目工作室与创业实战相融合的综合训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四)联盟一体化工作室模式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由园区、企业、院校、特色学院和培训机构等为主体的教育资源区域化一体化培养联盟,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资源,共同商讨和协调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管理、人才培育等问题,统一制定宁波市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跨境电商专业技能标准,调整教学组织形态和资源配置,从培养、评价、组织、管理和评价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链对接,有效提升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
三、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构建策略
(一)项目的来源
跨境电商工作室的项目来源主要是在速卖通、亚马逊、敦煌和WISH等平台,通过产教融合引入企业项目,将项目产品推向海外;也可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企业项目,吸引相关跨境企业或团队入驻基地,形成跨境电商工作室;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承接本地传统中小型企业跨境电商项目代运营;还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平台或者当地权威媒体发布产教融合合作函,一些有开拓海外市场的传统的产贸企业也有可能主动联系寻求合作。
(二)课程体系的设置
在产教共同搭建的跨境电商工作室中,可以由产教双方根据工作室项目情况,共同商讨制定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基于工作室平台上,吸引企业入驻校园,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制作mooc课程、编写新形态教材,建设试题库等形式共建共享课程资源,还可以有效利用企业提供的导师库、产品库和项目库,吸纳企业资源,引企入课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各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资源情况,和企业进行充分的融合,设置具有自身特色,适宜于自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跨境电商工作室基本都是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以项目为依托,共同实施教学。学校专业教师的选择要求对电商行业把握比较准,能较透彻的理解专业内涵,能独立开展课程标准和项目课程的设计,并且所设计的课程标准能够与企业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标准对接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企业导师的选择上,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承担项目教学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导师不仅需要对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参与到人培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来。
(四)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
考核评价奖励制度是确保跨境电商工作室正常运作的关键,成功的跨境电商工作室模式都是校企双方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学校可以联合合作企业,实行优胜劣汰的竞聘考核机制,重点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考评,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将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整体规划、实践指导、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等作为考核内容予以量化评分,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予以晋升、提薪、降级、辞退等奖惩,从而充分调动双导师参与到项目开发和指导中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教育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对双导师的实际贡献率进行评价,通过专家评委调研、项目完成情况、家长满意度和学生学习效果调查等分类评价,对双导师进行动态、综合性的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到岗位晋级、绩效分配和聘任的有效依据中,从而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双导师潜能。
四、跨境电商工作室制取得的成效
(一) 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跨境电商工作室建立在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有效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双导师共同设计与密切配合,把企业项目引入到教学中,促进企业的有效资源向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转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校的教学资源渠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室制可以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从而推进有关学科和跨境电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项目化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跨境电商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将教学活动的开展融入到企业项目中,寓教于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习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的传授,从教室迁移到工作室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知识的传授方式由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实践,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同时,通过在工作室中进行项目式学习,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职场必备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三)校企双导师制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跨境电商工作室由产教共同建立,它不仅是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更是专业教师的培育平台。专业教师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促进下,参与到工作室的项目中来,不仅可以习得企业的工作经验,以此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逐步完善和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由此,专业教师在工作室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对跨境电商市场的理解、企业工作能力和自身的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增强。另外,跨境电商工作室基于利益链互补建立,能吸引更多的行企骨干参与到工作室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导师队伍的稳定性,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对跨境电商工作室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存在问题
在梳理各大职业院校跨境电商工作室案例的过程中,本文发现还是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企业对工作室的投资很难持续。很多企业也很认同工作室制的合作模式,但很难派出骨干人员长期驻扎工作室,工作室的培训工作主要交给学校专业教师。学校教师鉴于实践经验方面的局限性,很难向企业人员一样投入。第二,专业教师不能保障对工作室的投入时间。专业教师在工作室教学,主要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经常还有各种其他培训、学习等事情要处理,很多的事情都只能交给学生自己去琢磨,这必然会影响工作室的顺利进行。第三,学生在工作室的工作时间得不到保障,且缺乏耐力。很多学生刚进入工作室时信心满满,激情高涨,但工作内容常态化后或者工作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后,就容易失去信心,轻易放弃,不能保障在工作室的工作时间。这三大问题是目前工作室制面临的基本问题,亟待解决。
(二)展望
1. 树典型,复制推广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模式对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也是一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考虑政校行企四方联动,通过分析目前已有的成功工作室模式的实践经验,共同设计出一系列适合工作室运作的课程体系,运作机制,考评机制等,总结出问题所在和成功因素,不断完善优化该人才培养模式,并编制成可以大力推广的教学案例,为其他职业学校采用该模式提供产教关系、管理架构,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借鉴和指导。
2.巧考核,实行工作室成果学分替代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采用课堂教学考核,但工作室制很难采用课堂教学考核的方式进行。因此,可以在考核方面给与参与工作室项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主要体现在考核上认可学生在工作室中的实践成果,允许进行学分替代。这样既可以起到对学生的考核作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室项目的积极性。在工作室项目实践中,采用工作室项目学分替代,既可以满足职业学校毕业学分的要求,由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锋.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与实践——以集美工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建设为例[J].福建轻纺,2021(04):15-19+53.
[2]张作为,胡坚达.高职社招生联盟化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商产教融合综合体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03):53-58.

作者简介:尹万芳,女,1981年生,大学本科,教育管理硕士,现就职于东莞理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财经商贸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