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胡亮
[导读] 与九年义务教育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主要倾向不同,
        胡亮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许中心幼儿园。322200

        摘  要:与九年义务教育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主要倾向不同,幼儿园教育要在培养认知能力之上主要培养儿童的认知兴趣。一方面,学习兴趣是认知能力的先导;另一方面,在幼儿阶段培养起学习兴趣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在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规律,制定系统的学习兴趣培养路径,善于在儿童进行认知活动中制造矛盾,善于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内容,善于为儿童提供交流活动的机遇,培养儿童热爱知识、热爱学习,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儿童;学习兴趣;培养
        
        一、幼儿心理特征研究
        要想探明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就必须首先弄清幼儿的心理特征。就心理学理论来看,人的心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因素。从这三者来看,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一是在认知活动中以具体的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性思维进行发展。感性活动是幼儿的主要认识功能,幼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首先是从具体的形象和图形开始的。以数字为例,幼儿在学习数数时所认识的数实际上市一个又一个的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数字。抽象思维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只处于潜在萌芽阶段。正如皮亚杰所说,在2~7岁前,幼儿都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在认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感性认识。
        二是在情感活动中以无意性为主,并逐步向有意性发展。幼儿在学习生活之中往往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内心的情绪极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种情绪活动在认识活动中表现为记忆、认知和想象过程的随意性,幼儿进行学习和活动并不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其所作所为往往是随意而为之的。随着年龄的成长,幼儿在情感上逐渐开始变得稳定,在认知和活动方面开始逐渐的具有目的性。
        三是在意志活动中开始慢慢的形成自我意识,逐步的产生独特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作为一种本能是与生具来就有的,但是伴随着自我意识产生自我独特的性格却要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能真正的形成。一般而言,儿童在4到5岁之间会逐渐的产生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往往会对儿童此后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或恶劣的习惯往往会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时间。因此,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个阶段儿童的个性形成的特征,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二、在幼儿阶段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目前,有部分幼儿教育研究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以培养起一定的学习认知能力,从而为小学教育打下基础。这种学习能力培养说固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与知识学习的认知能力不同,学习兴趣则属于一种情感意志方面的能力。加强对学习兴趣这种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学习兴趣是认知能力的先导。缺乏了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就会缺乏继续认知的动力。在小学阶段,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厌学情绪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界只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唯有和学习兴趣相配合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促成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上文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学习兴趣作为人的一种个性特征最早可以追溯到幼儿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形成学习兴趣,将会在孩子内心中形成一个对于学习相对稳定的结构特征。我们会发现,通过学习兴趣专门培养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哪怕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却有着一种对知识和书籍不断探索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在幼儿阶段培养起学习兴趣适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于幼儿而言,学习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之相反,是让儿童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如上文所述,儿童在心理认知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感性的具体图像和图像的认知为主,因此,在这个阶段让儿童接触大量的抽象知识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与之相反,这个阶段却是儿童个性特征逐渐形成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针对其性格特征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兴趣,则会有较大的成效。
        二、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幼儿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必须要在充分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做出。要根据幼儿心理在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种种特征,制定系统的学习兴趣培养路径,以帮助幼儿形成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优良习惯。


        1.善于在儿童进行认知活动中制造矛盾,引起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成功的认知的发生来源于人类认知结构与认知环境的平衡一致。与之相反,当两者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主体在认知时的矛盾和困难。在认知中的一定的矛盾和困难会激发认知主体对于认知对象的好奇心,同时也会让认知主体追求与认识对象的认知平衡。对于儿童而言也是如此,适当的在其认知过程中制造令其惊讶的现象会激发的他们对于认知对象的好奇,促进其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认知平衡的满足感。例如,教室在介绍植物根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着一生活常识时,可以准备两浅色带茎的花和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对其中一个瓶子加入蓝色墨水,并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儿童在发现花竟然变色后,会产生与日常认识的花不同的认知结果。这种认知矛盾会促进他们产生对植物学知识的好奇感,从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相关植物学的知识。
        2.善于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内容,引起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最喜欢从事的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他们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之感。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心理学特征,将知识要点融入游戏之中,让他们在情感的移情作用下将对游戏的愉悦感转移到对学习之上。例如,在舞蹈和体操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活动配之以相应的认知歌曲,让他们在做操和舞蹈的体育运动中也获得认知上的提升。笔者曾以冬至这一节气为主体改编了儿童早操,具体内容如下:
大雪纷飞冬至到,阖家团圆好热闹。
昼短夜长我知晓,汤圆饺子不可少。
小朋友们精神好,锻炼身体最重要。
整理运动调呼吸,挺拔姿态身体好。
通过早操活动,孩子们知道知道从冬至这天起会变成昼短夜长,冬至节气有吃饺子或汤圆的习俗。与此同时,还将运动的愉悦感转移到了认知的愉悦感之上。
        3.善于为儿童提供交流活动的机遇,让儿童产生对他人观点的兴趣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前运算阶段,儿童通常都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认识世界。在他们的认识中,别人和他们的观点也是相同的。这种“我向性”的认识倾向在于他人的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儿童们会惊奇的发现他人的观点并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党儿童产生这种观点时,一般会出现两种反应,一是对他人观点的好奇,并尝试了解他人的观点;二是对他人观点的厌恶,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取代他人的观点。幼儿教师在这种情况中,要引导学生摆脱“我向性”认识倾向的束缚,让他们产生对他人观点的兴趣,从而引发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浓厚兴趣,形成不断向他人学习、向他人请教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韩晨. 澳大利亚培育2-3岁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研究——-以悉尼市蒙台梭利维多利亚公园幼儿园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 39(10):108-113.
        [2]刘松. 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4(10):41-41.
        [3]崔淑英. 浅谈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J]. 教育探索, 2000(4):62-62.
        [4]何茜. 情感教学与幼儿的自主学习[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10):52-52.
        [5]林园. 幼儿心理学应实施趣味教学[J]. 学前教育研究, 199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