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观察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记录习惯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龙霞
[导读] 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龙霞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平紫园幼儿园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经验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持续、有效的观察能力较弱,导致在科学观察类活动中难以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幼儿在科学记录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习惯进行现状分析,结合常见的记录种类和方法,探究和分析得出更适用于小班幼儿使用的记录方式,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更好的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科学观察、小班、记录习惯
一、小班幼儿在科学观察类活动中记录习惯的现状
1没有记录的习惯
        通过对小班在科学观察活动中是否有记录习惯的相关内容进行观察统计发现,教师在带领小班幼儿进行科学观察类活动中,只要老师没有提及到需要进行记录,小班的幼儿基本不会有在科学活动中自己进行观察记录的意识,都是直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大声的喊出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但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记录。
2小班幼儿记录方式的特点
        通过观察幼儿的记录表可以发现,幼儿在实际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的直观思维,他们会受到科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影响,往往就会习惯于把自己观察到的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颜色直接表达在自己的记录表上,表现在以彩色记录为主。而且在绘画过程中正好处于涂鸦期,绘画技能有限,难以在记录表上直观、完整但画出完整的物体,因此会难以对一些需要进行观察的科学现象做一个完整的科学记录。
3记录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观察小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录表发现,小班幼儿在实际进行观察记录的时候会出现科学记录表上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体现在进行科学小实验:彩色泡泡龙中,有些幼儿明明还没有学会制作泡泡,也没有观察到自己组制作出来的泡泡,看见别的组画出来的观察现象,就自己跟着画出相应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科学记录表中的表现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记录过程中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4记录内容简单随便
        观察幼儿在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记录表现,可以发现幼儿在进行记录的时候一般以自己的想法记录为主,有时候明明教师要求用一些特定的标点符号来记录,但是幼儿还会出现使用自己比较习惯的标点符号去记录,比如在《豆芽长大了》这一科学观察活动中,明明教师说需要幼儿发现并打勾,但还是有幼儿习惯性的用圈圈来表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且在观察过程中根本不会注意自己的豆芽到底怎么样了,就随便记录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过程中记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随便。
        5没有持续性记录的意识
        对于科学观察类活动而言,有些活动需要的时间较长,观察出来的现象也较为缓慢,这就特别要求幼儿有一个长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但小班幼儿在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过程中发现,第一二天幼儿还有每天坚持记录的意识,但当过去半个月一个月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就开始慢慢的衰退,此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就常常会忘记要去进行观察,就算每天去进行观察,也会忘记自己需要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二、教师在培养幼儿记录习惯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忽视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培养
        通过访谈教师A发现,“我自己很少去让小朋友进行长期的记录,因为小班幼儿太小,有时候记录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特别说记录习惯了,会记录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习惯这需要一整个长期的过程去培养,精力也不够”,由此可以看出在小班开展科学观察类活动的时候,老师很少甚至基本上不注意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并且在长期记录的过程中往往老师自己也会容易忘记,特别是班级幼儿多的情况下,老师很少甚至基本不会每天都去检查幼儿的记录表,在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时候,对于小班幼儿是否具有记录习惯老师并不注意。
2教师对科学活动记录习惯培养的定位不准确
        在科学观察类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希望在这一整个科学活动中给幼儿传授知识,通过访谈教师B“我在小班开展这一系列的科学观察类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小朋友们可以在科学活动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认识到这个科学活动中存在的价值,开展活动记录倒无关紧要,这只是辅助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科学观察类活动的习惯培养中,把记录习惯的培养放在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片面化的认为记录习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项内容,没有认识到对幼儿进行记录习惯培养的重要价值。
3给小班幼儿的记录时间安排较少
        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观察探究、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但在观察教师进行科学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过程中发现,以小班一节15分钟课程为例,教师要讲规则、进行示范、再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所以能分给幼儿进行记录的时间极少,加上小班幼儿在进行记录活动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有时候教师会忽略记录时间的安排。


4活动中采用的记录方式单一,不利于养成记录习惯
        通过观察发现,教师更喜欢在记录过程中采用图表式记录法进行记录,并且图表式记录法往往内容都是一样,先画一个表格,表格里面做了就打勾,往往很少考虑到幼儿是不是感兴趣于这样的记录方式,一旦幼儿兴趣不足,就难以深入的进行观察记录,所以不利于养成记录习惯。
三、对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记录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和总结
        目前常用的科学探究活动记录种类一般分为设疑记录、猜想记录、观察记录、结果记录。幼儿的记录方式目前多为粘贴记录、色彩记录、线条图形记录、实物记录、绘画记录等。首先,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点,他们掌握的文字较少,如果记录形式以文字为主的话,他们会处于看不懂的状态,再加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喜欢也是更习惯于用色彩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结合《纲要》中的内容指出:在科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所以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以色彩记录和图形记录为主的图画式记录方式,这样的记录方式既可以满足幼儿在活动中更喜欢使用多种色彩的习惯,又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在科学活动中观察看见的事物直接的用画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一目了然的让幼儿自己和他人更好的理解自己在这个科学观察活动中的发现。
        其次,《纲要》中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根据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理解能力较低,在进行科学观察类实践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自己科学活动中出现的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记录在自己的观察表中,由此就会产生直接参考别人的记录内容进行记录这一现象,导致最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记录内容有一定相似性这一现状,因此为了帮助更好的在小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式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表上列好后续出现的现象的相关内容,直接让幼儿进行选择或者判断,大大降低在观察过程中的记录难度,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
        最后,《纲要》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研究过程中如果需要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就需要加强记录内容这一方面的处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空白式的记录方式,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自我选择出自己想记录的内容,充分尊重幼儿想法,按自己的意识去进行记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记录兴趣,培养幼儿持续记录的意识,长此以往便于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
四、教师在科学观察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记录习惯的实践策略
        在科学观察类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需要教师在过程中采用一定的实践策略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
1.重视对幼儿记录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不仅仅在一次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记录,而是让幼儿知道每一次的科学观察类活动都需要进行记录,比如在豆芽长大了这一科学记录活动中,由于这是一个长期的观察活动,教师可以进行班级内部分组,每天轮组,让今日负责的幼儿去观看其他小朋友的记录表,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二十一天,长此以往就会容易培养起幼儿的记录习惯,并且在每次科学活动中都进行记录,比如开展的“彩色泡泡龙”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每次制作泡泡的过程中都进行相关过程的记录,在多次制作泡泡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多次记录,无形之中就会养成幼儿的记录习惯。
2在活动中准确定位记录习惯的培养
        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认识,知道科学记录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明确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单纯的学习这一个科学实验中所蕴含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记录习惯,只有学会好如何进行科学记录,才能为之后的科学类观察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可以让小班幼儿更加持续的进行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在活动“沉浮实验”中,实验原理对幼儿来说太难,但如果在活动中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给幼儿一个设置一个相关的记录表,让幼儿直接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多次自主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又可以让幼儿在多次实验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便于幼儿以后进行类似的科学活动。
3增强对记录的时间安排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在这一整个科学观察记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为基础,并且由于幼儿的记忆力不强,对于事物的记忆需要一定的实际操作才能获得,因此在一整个科学观察活动中,如果教师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给幼儿记录的时间,他们会特别容易遗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因此如果课程时间不够,教师可以把课程拆分成若干小课,每次课都给一定的时间安排用于记录,比如“给水搬家”教师就把它拆分成了2-3次课程,每次在活动中专门分配出一部分给幼儿记录的时间,在第二三次课程开展中幼儿就在那个时间自己主动记录了,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培养起幼儿的记录习惯。
4采用多样的记录方式
        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一般只关注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旦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容易坚持不下去,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到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在科学类研究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活动和幼儿自身的需求多样的记录方式,这样在记录和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记录方式,比如沉浮实验使用表格式,给水搬家和彩色泡泡龙则是使用图画式,而豆芽长大了则是空白式等等,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在无形中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记录意识,培养幼儿的记录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左茹.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4]林青.幼儿园科学记录的价值及其改进对策[J].河南教育,2019(3).
[5]王贝迪.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观点-理论与实践,2019(02)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