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建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小学 四川资阳 642355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正是其中的必然性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想要提高高年级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高年级
引言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始迅速提高,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我监控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广大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义
想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教师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毕竟该阶段的学生在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管是在认知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也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面临着较大困难。从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来看,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扮演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在课程之前就进行预习,在课上不断思考,在课后自主复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提升。通过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会带着对课本的疑问进行学习,增强了自身的自学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经过时间以及知识的积累,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众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种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新课改教学主题,这种方式互动非常生动,并且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所以多重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必经之路,主要是要给学生留下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空间,能够激起他们参与自主学习的想法。让其能够体会到自主学习收获到知识后所带来的满足感。有趣而不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利用各种优势让其明白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其所长。老师根据教材课程的内容设立一个独立的情景模式,并根据各情景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协助学生深挖出数学知识在这个情景模式下的逻辑性和规则性,通过举一反三的思考行为帮助学生根据教材数学知识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将枯燥的语句用情景模式变为生动、简洁的话语。新型模式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做好课堂教学导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此广大数学教师应重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证数学课堂具备相应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举例子、做游戏等趣味性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前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由课堂下的时间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的学习空间中来,提升学生的数学专注程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从数学教学中选择一些可以引起学生疑惑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导入方式,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数学内容产生思考,比如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天气预报的开头,在其中为学生展示一天中不同城市的气候温度。比如三亚是20摄氏度,南京是0摄氏度,哈尔滨是零下20摄氏度。根据这一方式,做好课堂教学导入,让学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该怎么样来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呢?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关于负数的知识,带领学生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在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最熟悉,师生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教师对学生时刻产生着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不高,他们对于自己的教师是十分依赖和信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必然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在课堂上随意翻看手机或者接打电话,那么这种不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还可能使学生认为听课也可以三心二意,也可以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因此,为了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第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听课时保持安静,身体要坐直,认真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要及时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中记下来;小组讨论或交流时积极发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总结;教师提问时自己有想法就要积极举手回答;自定学习目标,有条理地规划学习时间;遇到不会的难题多向别人请教;掌握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等。
(四)创设探究性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并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但是独立性和自觉性不足,他们往往对于感兴趣的事物积极性、主动性更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是有效激趣的重要教学方法。结合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现实需求,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探究性情境,很容易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去感受、分析,最好得出结论,这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其收获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切实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智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出实际的效果。相信通过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加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彬.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上),2019(10):193.
[2]朱明虹.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