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静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高级中学 641418
摘要:积极有效地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是高中物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改进教学形态和提升教学效益的关键选择。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方法应用经验,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和研究,还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法应用和教法创新提供学习的思路指引。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探索
积极地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更为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共识,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还需要高中物理教师进一步强化认识,全面地强化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化应用,以更好的把握该教学模式应用的规律和策略,不断地借助该教学模式来改进和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每个模块,实现教学质量的大幅度跃升。
一、双师教学法
所谓双师教学模式是指在具体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从单一教师负责制变为双教师负责制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包括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通过积极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双师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突发问题的解决,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跃升。例如,在教授《力、重力》内容时,在备课环节,主讲教师可以认真对教材的基础模块组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核心点等进行明确,同时积极地探索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辅助教师则可以积极地强化对学情的研究,如借助摸底考试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对不同学生的状态、学习方法运用和基础知识储备进行把握。主辅教师可以在深入互换信息的基础上,一起结合教材研究、学情分析等,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与有效化教学。如该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了解力和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为后续的有效教学指引方向。
二、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合理的通过构建一定的场景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深化学生认识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将该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效益的不断跃升。例如,在教授《摩擦力》模块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需要设计问题情景,如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现象?摩擦力包括哪几种类型?如何计算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思考下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构建互动情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内容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则可以在该过程中积极地给予学生指引,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强化对课堂秩序的维护,真正的在互动情景中实现有效教学。最后,教师可以依次对上述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构建生活场景,如展示一些摩擦力的生活现象等,真正的借助情景教学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三、互联网+教学法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提出和实施,积极地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来更为有效地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已经成为每一名物理教师的共识,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并积极地在教学中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价值,不断地优化知识讲解和技能教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更好的学习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内容,实现教学效益的大幅度跃升。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模块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牛顿定理进行分条展示,并运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对应的案例,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运用PPT课件对牛顿定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化讲解和阐述,并在该过程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动态化的案例,并运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对应的随堂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开展更加趣味性的学习,继而借助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认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有效借助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和方法,并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更为有效地把握该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规律和策略,不断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价值,进一步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入源泉活水和勃勃生机,从而全面地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参考文献:
[1]毛在文.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新课程,2021(23):94-95.
[2]蔡婷莉.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