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杨应平
[导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杨应平
        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久隆中学     535017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予重视,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更多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前言:我国的教育学家曾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表明,习惯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主宰学生人生的关键,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而如果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学习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现状,充分探索有效的培养措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习热情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的动力就是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全面落实因材施教。亲切和蔼的教学态度,以及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与“矩形”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有直角的图形。通过演示和观察,对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如“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四边形在变动过程中能变成什么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角有变化吗?”、“矩形的定义和性质是什么?”、“它是四边形中的哪一种特殊图形?”、“除了具有图形性质以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通过教师所提出的多个问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问题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逐渐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从而对数学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课前预习,养成自学习惯
学生数学成绩降低的主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预习的主要目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

良好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自身的缺陷,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数学通常都是通过以下步骤所完成的: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之后,设计合理的时间,阅读第二天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且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或者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标记。
例如:在教学“函数”的相关知识点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或者途径,自主预习与函数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预习知识点时,可以将自己不懂的知识内容或者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标记,并且以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从而区分哪些是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哪些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快速的掌握重点知识,明确学习目标,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面探索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课堂中,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思维与教师讲解知识的思路进行有效对比,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得到增加。
三、引导质疑,养成思考习惯
培养学生“思”的习惯,内容主要包括独立思考习惯、大胆质疑习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探究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时,要重点倾听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所提出好的办法要及时肯定。
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如果多数学生都将垂直平分线画成了三边的中线,这就表明了学生对概念认知的不清晰,从而引发学生对概念本质产生质疑。当学生明确前者是直线,后者是线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四个性质进行质疑,如:“将定义中垂直这个词删除掉,那么定义还成立吗?”、“如果将线段改成直线,可以吗?”、“直线的长度是多少?怎么判断平分三角形中线的两个端点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让学生将自己疑问表达在课堂中。随后,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让学生针对自己质疑的地方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找出解决自己质疑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自主对知识概念进行有效延伸。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还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将重点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获取有效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突破传统课堂束缚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课堂活动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佳.信息化时代下初中英语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47+58.
[2]陈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条途径[J].广西教育,2021(01):130-131+138.
[3]年秀花.幼儿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