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
弋阳县中畈乡中心小学
摘 要: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降低课堂教学过程的枯燥性,提升课堂活力,创建出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习品质,为数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创新
引言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体系当中,教师需要积极发掘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正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地位,创新教学内容与过程,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对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目标与重点不太明确
当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育教学之中,有些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太完善,相应的教学重点突出不佳,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因此为了本班学生们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情出发执行,避免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导致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不到位,另外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老师们要学会结合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体系进行完善。
(二)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有些任课教师还在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这对于当代小学生们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要严格遵守新时代,新课改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强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其发展,能使得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之中,使得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水平得到逐步地发展,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策略。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当中,教师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传统且滞后的教学模式,这与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发展需求不适应,教育思想逐渐朝着素质教育体系转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深入创新,逐渐形成以知识作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课程知识讲述上,忽视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传统形式上的教师一味进行讲述、学生进行听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关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探讨与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学生能够快乐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将数学教学课堂真正交付给学生,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和操作并且进形交流。所以,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体系与过程中的指导者,大胆地引导学生从中领域知识内涵,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彰显,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中学、玩中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适当猜测
牛顿曾经表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将猜想元素引入其中,这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自身事业、对思维进行活跃、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为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一定的余地,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去探讨和猜想,并且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经过实践后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变得开阔,想法变多,答案也对应的变多,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被提升。所以,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设计出更加灵活与开放的联系活动,使得学生借助猜想性的理论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使得学生们能够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逐渐深化与发展自己的知识,活跃自身的思维,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猜想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水平。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可以营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教学,能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利于学生们的学习,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我们相应的任课教师可以以游戏化的情境来教学,开展数学教学计划,同时根据本班的总人数去分配2-4人为一个小组,利用身边的物体组成的角来进行学习,让他们测量相关的度数,以及通过不同的角的组合,可以看到不同度数的角的大小之间的差异,激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更好地学习相关的课本内容,促其发展,以此极大地提升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策略。
(四)四年级的小学生仍然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学生有着自己独有的喜好,学习特点也大不相同。数学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鉴于此,针对四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合理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促进他们深入并了解数学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进而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点。
例如,学生在学习“不确定性”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一上课先通过自己抛掷硬币让他们猜测正反的游戏引入“可能性”话题。当学生逐步对可能性的探讨感兴趣后,教师又将四个转盘直观展示出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做十次实验,转动转盘并记录指针最后停留的位置,并进行汇报交流。紧接着,教师又将抛纸杯落地可能性的活动引出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并且和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数学语言描述事件发生情况。当教师带领学生从游戏走向生活时,他们也能够自主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逐步加深了对事情可能性的理解。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热情和效率都很高,为以后深度学习其他相关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五)鼓励学生合作,进行合理监督,巩固学生成果
在进行相关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个人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同时还要求学生之间善于合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划分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为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适当设立监督机制,同时针对学生的能力实行分层监督。
例如教师在讲述《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应的讨论,询问学生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得到相应的数学信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小组划分,鼓励学生进行组内的合作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及时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监督,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概念并进行背诵;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列出相应的题目,鼓励学生自行解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强强联系探讨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能力。
以上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被提升,最终实现创新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这样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有序地进行教学,助力教学任务的完成,强化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创新[J].数学教学改革,2019(12):39-41.
[2]蒋淑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J].教学创新(上),2018(6): 105-107.
[3]陈六一,刘晓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究——基于PISA数学测试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8):66-70+78.
[4]肖绍菊,陈粤媛.苗族银饰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4,32(06):149-153.
[5]王光明,李健,康癑媛.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意义的呈现:历史顺序与“超回歸”倒序的统一[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34-39.
[6]刘东. 精设“陷阱”,“诱”出计算的精彩——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陷阱”练习[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