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刘敏
[导读] 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刘敏
        宁化县民族学校 365412
        【摘要】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
        中学数学的基础是初中数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对此,教师不仅仅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更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带领学生摆脱学习数学的困境。因此,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让学生在短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数学技能,构建有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参与感
        数学课堂通常是沉闷的,大部分是教师“灌输”学生听,学生没有参与感,因此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分析学生心理特征,从学情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依据本班学困生多的学情,将教学的重点目标放在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上。针对尖子生,则通过课后分层练习的方式掌握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及包含旋转的几何综合题。如此设置教学目标,大部分孩子都能有所收获,达到教师要求的目标。
        二、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普遍的一个问题便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低。也就间接造成教师一味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所以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方面多做一些工作。[1]
        首先,可以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说在学习《中心对称》时,教师利用前置学习单,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少说精讲,让孩子们进行探索发现。比如在学习《函数》中,孩子们了解函数的定义后,从生活中进行举例。比如说踢足球时,足球的运动轨迹和高度的函数关系,身高随年龄的变化关系等,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畅所欲言。再次,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设计,提出一些问题,由孩子们或独立思考,或同桌间探讨,或小组合作,从而形成师生间的互动,既能使分神的学生回归课堂,也能方面教师接收教学反馈,以便调整课堂教学。
        三、创新课堂,促进学生总结与反思
        为了使数学课堂更有效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否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活动中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的对知识点的精彩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无时无刻都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此时孩子们的处于一种积极高效的参与的状态。因此,教师需多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小组合作发挥每位组员的长处,由小组进行总结,使学困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增强他们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结合独自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自主画出只给一个条件的三角形和给出两个条件的三角形,小组成员间进行对比探讨,总结反思,同时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课,由孩子们总结归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做一定的补充。多媒体的使用和学生的动手有机结合,能够避免出现机械化的知识灌输,结合学生的动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鼓励学生收集错题形成错题集,不断反思不足,归纳题型,总结方法。
        四、从最后一名学生起步,分层教学
        进入初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差距逐渐显露。因此,可以对孩子进行分层教学。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基础生,D层为学困生。A层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透彻,数学思维较强,因此注重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数学思想的运用,鼓励这一层次学生一题多解。B层有一定的基础,大多数计算不成问题,因此注重几何题的训练。C层基础较弱,对于知识一知半解,因此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D层学生基础弱,基本运算能力较差,因此着重培养基本运算。
        课后作业分层。鼓励A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B层学生可依据情况,完成较好的鼓励他们向A层靠拢,错误的进行面批,并错题重练。C层注重基础,可对课本例题进行适当变式。作业批改中,鼓励A层的写出解题思路,一题多解。B层完成较好的课鼓励他们完成A层任务。对于做错的题,实行面对面辅导,讲后错题重练。C层的作业着重于课本例题和基础运算题,使之能够掌握基础题。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A层为:4-12(x-y)+9(x-y)2;B层:4-12y+9y2;C层:4-4y+y2。
        周练分层。周练可以有效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周练卷的组成要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基础题和提高题。每个层次的孩子完成相应的题量,鼓励孩子们挑战自我,完成高一层的习题任务。
        五、给予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控全局,更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闪光之处,可以是灵光一现的灵感,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发挥,还可以是发现错误时的及时纠正,当教师给予他们正面反馈时,学生的兴趣也会集中在课堂。要允许学生“犯错”,并用语言鼓励他,只有宽容错误,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2]
        总而言之,为了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劲头,立足实际,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给予学生多元评价,以此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建文. 浅析农村初中小班课堂的高效数学教学探索[D]. [1]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天度初中, 2020.
[2]孙姣. 浅谈评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D].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光辉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