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渗透路径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孙洪梅
[导读] 中职德育教育的展开,应能够对新时期教育背景进行全面了解。
        孙洪梅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德育教育的展开,应能够对新时期教育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切实做到以学生长远发展为重要考量,显著突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时代性。关于中职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心理健康问题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与研究。将不同教学内容的结合落实到实处,更具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的渗透。中职学校需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具体要求,将心理健康科学地渗透到德育教学当中。通过获取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链接点,令不同课程的知识内容获得合理性的融合。
        关 键词: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渗透;
1.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测试表明,很大程度上很多中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状、偏执症状,甚至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不喜欢中职学校,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就算上了中职学校也无济于事;思想道德方面也会出现困惑,在公共场合不愿帮助他人,出现了旁观冷漠的现象。对自己不自信,敏感,不愿与别人接触,尤其是不愿意与父母接触,很多中职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不知如何与父母沟通;对未来产生焦虑症状,认为自己以后不会有出息,对未知事物抵触或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意接纳新事物。这些问题不只是中职学生会遇到,当今的少年青年群体中也有很多相似的状况。
中职生产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与他们长时间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问题,从而产生矛盾和困惑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大多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在学生成长期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致。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也比较敏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独立,但他们却没有很好地把控能力和自我判断意识,社会经验也很少,导致很多学生犯下错误,有些错误甚至给他的一生都留下了污点。
2中职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联性
2.1教育动机上保持同向同行性
德育教育根本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使他们的道德水平获得显著提升。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关注个体积极心理的引导与消极心理的消极。从教育动机上来看,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思想获得健康成长。基于乐观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从这个层面上可看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动机上保持着同向同行性,并在教学理念上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由此,中职学校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更具有可行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心理健康的渗透是对德育教育的补充或延伸。不仅关注到学生思想层面上的健康成长,还对个体情绪、身心成长规律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而这些要素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中职学校满足用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保证。只有培养出高素质、心理健康的人才,才能够推进社会的健康、文明、稳定发展。
2.2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具有交叉性
德育教育课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谈心与集体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疏解。而心理课程中,主要包括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由此可见,二者在教学内容上产生一定的交叉。同时,中职学校实际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会关注到个体心理层面发生的各种变化,并能够利用切实可行的心理指导办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的育人功能展现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解决。

无论是中职生展现的从众心理、焦虑心理,都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中。不仅阻碍个体成为德学兼备的人才,更不利于他们在知识、技能、思想、心理、才艺等方面获得全面性的发展。个体心理的健康程度,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日常生活。而德育教育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任务上所展现出的交叉性,令不同教学内容间的融合与渗透更具备可操作性、合理性。而基于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密切联系,更利于中职教师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德育教学各个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不同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丰富与完善德育教学内容的参考依据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法
3.1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所在的场所,学生们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和活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对校园环境的改善,如统一规划设计、合理布局、设置图书馆和活动室等都会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正面的情感。加强学校的内涵,美化学校环境,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2开拓新途径
3.2.1在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网络窗口,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对话谈心,形成双向的沟通趋势,缓解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压力。这样,也可避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忽略某一个体的现象,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发展,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2.2定期检查学生心理状态。教师们在教学期间也可以定期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查,可以用问卷形式、小游戏形式或其他形式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加快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让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相结合的目标可以更早实现。对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门新课题。
3.3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也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属于第二课堂,会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只能展现自我,也可以学到知识。通过不断的自我锻炼的过程,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和涵养也会提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课外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所学知识的运用不只局限于书本,学生们也会更有信心,更加热爱生活,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
3.4发挥积极作用
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培养中职学生时,也要发挥两门课程结合的积极作用。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教师们要摘取两门课程的优点,摒弃单一教学的不足,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中,能让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都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中职学校需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建立新的认知,关心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心理问题,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且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心理健康渗透到德育教育的各个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生活经验、提高认知的过程中,高效完成德育教学目标。培养出具备完整人格、健康心理的人才,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秀丽.中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9(33):181.
[2]陈阿忠.浅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34-35.
[3]代瑾.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7(91):14.
[4]张泓.基于职业技能人才素质提升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