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容
福建省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
摘 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受“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德育工作缺少具体易操作的实效性评价、缺少系统而层次性的实例教案,德育工作主要实施者缺少充沛的时间与精力,德育工作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化指导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德育工作须寻求各方合力,建立一套新的德育评价体系,推行德育课程化,适当减轻班主任工作量,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等创想。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创新
德育,始终应该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成才,先做人”唯有做好德育工作,人才培养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德育工作。而班主任,做为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如果理解德育工作,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做出怎么样的效果,是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重视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形式下,笔者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有了几点思考。
一、新时代背景下德育面临的问题
1.“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经济进步、科技创新等因素影响下,当今中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种变化依托于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它在给我们教育带来变革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游戏主义、娱乐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私主义等不正之风借由高速传播的互联网影响了一批批学生。而在教育界内部,鼓吹“高考状元”“中考状元”,强调升学率、将教师考核与各种分数挂勾等行为,也滋生了“唯分数论”“重智轻德”等风气,不少学校将提高学生分数做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德育工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学习时长过长、作业过多、压力过多、自杀率升高等。这与教育的初衷是前道而驰的!
2.德育工作缺少具体易操作的实效性评价。教学成绩的进退可以通过直观的排名、数字来呈现,而对于德育工作是否在复杂的人个体身上发生积极作用,却很难通过直观的数字来呈现。所以在班主任开始重视德育班会课、科任教师们注重将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学校管理者们三令五申要加强“立德树人”等情况下,我们如何对德育工作后产生的影响进行考量?如何评价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简单的自我认定“效果极好”“极其重视”所能概述的吗?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值得深入去探讨思考的!
3.德育工作缺少系统而层次性的实例教案。我们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需要教案,我们的教案设计不仅具有学科特点也具有学段性。可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却常常呈现一种依附化无序化,即所谓的德育是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它要求每一个科任老师重视,可是每一个学科的德育是被动为教学服务的,而非为德育而德育。并且德育工作常常沦为简单的班主任的班会教育或科任老师的口头道德教育,这种教育带有随机性。德育工作者们,可以借由网络资源查找到很多的德育案例或班会课件,可是这样的教学太无序。
我们是否应该根根地区学情、学生学段特点、班级的德育建设要求、教师的个人风格去编排出一套可参考可推广的德育工作手册?
4.德育工作主要实施者缺少充沛的时间与精力。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他直接推动德育的开展,他决定德育的成效。可是现在的班主任们却面临的这样的问题,教学压力太大、杂事要求太多、德育工作支配时间太少……学校在安排班主任工作时最常考虑主科老师,可是主科老师花费在备课、教研、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又远多于次科老师,那么德育工作的时间与精力如何保证?如果安排次科老师,又因为次科老师所教班级数多,对所带的班级接触时间又偏少,这也不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德育工作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化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德育教育。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却是德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特别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学生自杀事件时见报端,犯抑郁症的学生数也持续增高,这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本身是否都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繁重高压的班主任工作,本身如果也出现心理问题,是否会有群体去关注并解决?一个心理出现问题的班主任已经不单单无法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会给学生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即使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专业化指导?
二、新时代背景下德育的几点创想
1.德育工作必须寻求各方合力。德育工作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无法单凭一方力量完成。所以德育工作必须需求国家、社会、家庭的助力。国家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减轻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社会必须发挥媒体等资源的正向导向作用。不高调宣扬“状元”不追捧非“正能量”的名星等。家庭上,父母要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加强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
2.建立一套新的德育评价体系。改变德育由学校评价的单一模式,借由现代信息技术,多方整合资源,对学生道德水平进行多方位评价。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受幼、积极奉献等美德行为纳入评价体系中,突出品德的重要性。同时,对班主任的考核也要与德育开展相结全,班主任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德育班会。
3.德育工作需要推行课程化。在中小学中推行德育课程的一体化设置,强调德育的系统性、实效性、主导性、针对性,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建构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循序渐进的、可推广操作的德育课程。
4.减轻班主任工作量。班主任做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实行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做好德育工作,所以,适当减轻班主任的教学量,将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工作量化,对于德育工作突出的给予奖励。
5.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国家应该从制度上要求学校根据生源配置一定数额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不仅为学生服务,也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服务。他们要在校内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服务。同时,还需要不定时做心理专题讲座,开展心理疏导专题活动等,真正将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落到实处。
总之,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德育是教育的根基,唯有全社会重视德育、努力发现、解决德育建设中的问题,积极发挥班主任的核心力量,寻找多方合力,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蔡清林.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20,(58-59).
2.朱永新.破除“重智轻德”呼唤新德育[J].教育周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