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马玉娇
[导读] 与其他教育相区别,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仅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感兴趣,
        马玉娇
        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与其他教育相区别,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仅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感兴趣,还要对生活实践感兴趣,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劳动技能。由于要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注重对于实践应用知识的掌握,中职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道德等的培养,注重将技能和道德相结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上,坚定政治方向,树立个人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中,实现道德素养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好地为劳动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品质教育的基础之上教会学生做人,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保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德”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
1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问题。
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客体,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初中升高中的落榜者,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弱,心性不成熟,加之中职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时间要比一般学生要多的多,这意味着他们接触外界社会影响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浸染,这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教育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德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指导性意义,所以我们人民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1.2是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的必要保证。
任何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时候都会考虑两个层面,一是个体技能水平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另一个就是个体的个人道德素质问题,所以,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予以肯定,长此以往,则可以保证学校学生的就业前景问题,学校也会打下一定知名度,实现学校和学生双方的共赢。
1.3缺乏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家庭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比较普通,很多学生的父母均没有受到过较高的文化教育,每天疲于奔波忙于谋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或者是因主观能力无法给孩子以较为合理适当的积极引导式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形成了生活陋习和学习陋习。有研究表明,个体成长成才的因素主要受制于三个方面因素,社会、家庭、学校。其中社会影响占比4%,学校教育占比为26%,而家庭教育占比竟70%,这说明,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受家庭教育影响颇深,家长不经意间的懒惰、不自觉、怕困难、不懂礼、讲粗口、赌博、以自我为中心、欺骗、甚至暴力行为,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以活生生的学习范本,潜移默化中给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道德影响。
2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2.1寓情感于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没有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德育教育也不会触动学生的灵魂,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素材,如“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相关视频节目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发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材,用内容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指导学生的外在行为,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比如,树立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课前调研本校师生对食堂饭菜、对宿舍水电、对废旧桌椅、对学习用品等的使用和后续处理情况,针对其中的浪费情况,多元化提出更有效的“你会怎么处理”,“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等问题。学生们积极认真的调查、收集数据,小组讨论、踊跃发言,并提出很多合理化、行之有效的建议,使得勤俭节约的意识在整个过程中逐步树立。情感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价值观,学生三观的塑造从情感认同开始,德育教育的功能也是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寓情感于教学,教学似乎已不再仅仅是教学,更像是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2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为了避免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冲突,需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同时,首先应该以专业的思想政治素养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只有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在思想道德方面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道德教育的环境之内互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思想品德的复杂含义,理解德育教育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关注学生学习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从而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德育教育的共同发展中,和学生一同成长。注重营造师生互动的生活氛围和生活情趣,在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上,奠定了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在营造环境的同时,使得道德素养和品质观念的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事半功倍。
2.3培养主体意识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地位的发展,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融合的德育教育才是真正潜移默化的教育。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注重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注重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4强化课外实践
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政教育课程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唤起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关心关注的意识,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效果要在课外实践中得到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课外实践中融合德育教育,比如企业实习实训、社会生活实践、课外劳动教育等。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通过讲授、课堂活动、观看视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也要开展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话剧演出等,更要加强落实实践环节,在课外实践中教育和锻炼学生,比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学习,可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进行,服务意识与能力的学习,可在志愿者活动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融入社会、规划人生与面对挫折的真本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德育实效。
3结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迈进新时代,对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应紧紧把握新时期德育目标和要求,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中职德育的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中职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批“信念执着、品德高尚、技能突出、素质过硬”的新时期有为青年。
注释
[1]陈亚男.新媒体时代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357-358.
[2]朱丽华.教育浇筑信念之花,助力学子扬帆起航[J].作家天地,2020(24):167-168.
[3]刘用滨.影视教育融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6):5-7.
[4]谢惠娜.刍议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6):157-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