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研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胡勇
[导读] 德育理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胡勇
        四川省彭州市北城中学  四川省 彭州市  611930
        摘要:德育理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加强其在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新课标的一种教育新常态。教师作为班级的灵魂,是贯彻教育管理理念的主体,更需要注重承担渗透德育理念的教育责任。因此,想方设法提升初中教师的德育能力,使他们形成“寓德育于管理”的班级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教师;德育;能力
1初中班级德育能力及其提升的价值
        对初中班级德育能力而言,主要是指教师调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班级管理经验和个人才智等,对班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观念等发展产生引导与把控,使其可以逐步向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目标方向发展。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此时学生正逐步向成年人过渡,所以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烙印越发显著,但其本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外在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行为,甚至可能会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作为初中教育阶段关注和指导学生学业与身心发展的一个管理主体,就必须承担起德育的重任。为了顺利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思想,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比较强的德育能力。所以,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是当下每一位初中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初中班级德育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2.1基于班级管理实践,提升德育能力
        教师是执行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与方针的主体,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他们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班级管理,或者说学校中任何与初中生有关的事情都会与教师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为了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教师可以抓住班级管理实践这个机遇,通过组织班会和创设班级活动等渗透良好的德育思想与正确的班级班风,最终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提升自身德育能力的目标。但是无论是组织班会还是创设班级活动,教师都要树立渗透良好德育思想的教育理念,确保班级管理活动开展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这样才能借助组建班级活动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
        例如,在创设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集体教育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班级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认清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并使他们通过参与班级活动释放学习的压力。比如,除了围绕以“路上遇到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起来”等德育相关教育主题的课堂辩论会外,还可以积极地拓展班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到课堂外,到中学外去参加各式各样与德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旅游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等过程中都非常容易渗透德育思想。
2.2基于师生交往活动,提升德育能力
        在教师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师生交往是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初中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这使他们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时间。而教师在同他们开展交际过程中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等,都会对初中生的学习以及人生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当下许多教师可能和初中生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不仅无法顺利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思想,也会影响教师自身德育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教师必须抓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时机,想方设法赢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可以“亲其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


        例如,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及时鼓励学生,以此增强初中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可以切实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所在。特别是针对那些比较淘气或管教难度比较大的初中生,教师要避免强制性地要求或训斥他们,而可以指导学生以写“心灵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每日想法或感受记录下来,尤其是要鼓励他们将自己不敢对教师说的话大胆地写在日记上面,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且不容易使他们产生反感,所以学生的教育指导效果会更好。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抓住评价的场合,这也是贯彻德育思想的重要保障。比如,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个性化评语的书写方式,如针对班级中某一位因为学习好受到其他学生妒忌而心生烦恼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被人嫉妒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幸事,这证明自己有才能,但是如果自己回头纠缠这种嫉妒,那么对自己却是一件不幸的事”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不仅展现了自己评价的真诚性,也有效地渗透了良好的德育思想,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基于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德育能力
        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外,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上述的这种德育情况,避免因为单独限于自身的德育教学困境而影响了初中生德育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德育能力,教师还要注意提升他们整合各类德育资源的能力,不能仅仅从学校教育角度入手,还要注意有效地挖掘初中生家庭方和社会上的德育资源,力求借助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全面挖掘德育资源,不断提升初中德育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协调班级中的各科教师,同他们一同开发适宜的德育资源,如化学教学中教学资源中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思想等德育思想,生物教学中可以渗透尊老爱幼等德育思想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向初中生渗透德育思想方面的效果。比如平时可以将一些德育的思想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向初中生渗透德育思想的教学活动中来,如可以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案例教育等一些常用的德育思想传授给初中生的家长,以此帮助初中生的父母改善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2.4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意识培养,推动其养成自律习惯
        在平日学习期间,教师需要在班级中主动宣传推广德育自律的重要性,使初中生潜意识里了解学习德育的必要性,推动自我养成良好品德和自律性。老师在日常生活当中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德育自律的过程,比如在班级开展日常活动当中可以举办“人人都能体验教师”为主题的活动,在班级当中举办轮值教师,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轮流当一日教师的机会,因此学生担任教师期间可以更能体会到教师身上的责任以及集体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能动性,通过以教师的身份对班级进行管理,自觉维护班级日常运转,在班级当中要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班级活动当中对于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老师需要给予一定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养成德育自律的意识,同时还能获得一些激励,达到激励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将学生品德提高,同时,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养成和谐关系。
2.5围绕心理特征构建更健全的心理激励对策
        虽然每位初中生的兴趣特征和个性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其都积极活泼,若老师无法更好的开展激励对策,通常都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初中教师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对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特别观察,经常跟其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对策。其次,教师除了要观察学生个性特征以外,还要经常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了解由此才能在心理方面进行有效的激励对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日常学习当中会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对学习始终抱有积极态度,教师应该无所偏颇,对这样类型的学生要开展必要的激励对策。
结束语
        总之,德育能力是新课标下初中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班级管理能力,会对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顺利地提升初中自身的德育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管理实践、师生交往活动和教育资源整合等方式,注重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与需求,力求不断提升初中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晓燕.提升初中班级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教书育人,2017(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