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娇
成都外国语学校 611731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日渐加快,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也愈发的重视,进而导致每个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难以进行。众所周知在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属于一个半成熟的状态心智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控制的逆反性心理。此外这个阶段同样也是他们建立起自己三观以及储备知识的黄金时期,对我国社会上的有些行为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这时学校就要抓紧一切有效时间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工作但是想要顺利实施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当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困难。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问题分析;思路研究
引言:
所谓的“校园道德教育”指的就是校方对学生们实施思想道德上的教育课使学生们领悟到道德在我们人生中的意义。在过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学习要比德育教育重要,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在脑海中都不会形成一个固定的道德意识,更有甚者年纪轻轻就犯下了大错进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1教师对于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意识不强
在初中这三年当中教师关注的重点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是不够重视的,这就导致后续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首先,在初中教育中会划分出很多个学科,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学科教育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到相关知识就够了。
此外就是很多初中学校将日常德育教育的工作交到了班主任的手中,众所周知班主任的一天比较忙碌要兼顾的事情有很多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学生发生矛盾,十几岁的少年思维方面还比较幼稚逆反心理也十分的严重,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内只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产生厌烦。
2学生德育工作太过于形式化
在过去我国初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采取的形式过于单一。班会作为唯一一个管理手段往往都被班主任安排在每个周一的早会上或者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上,对学生的这一周或者上周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在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某些不足,才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这时期学生们的心智已经养成了固有的模式再进行教育已经太迟了。
现在经过教育改革之后,学校把德育管理工作与班主任的工作进行一个联合,原本的班会课就演变成了学习批判大会,并没有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在会议上老师只是对这一周的学习情况做出总结,就算谈到了德育管理工作也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口头教学,比如说不可以做什么事或者是必须要做什么事。对于这种的类型的教育学生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自然而然也就没起到什么德育教育的作用。
3德育管理的工作分工不清
在我国的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对其的分工较为模糊。有一部分的学校由校长进行教育的开展,有的则由年级主任进行承担。但是不管是谁进行管理都没有取得一个很好的效果,这样就不会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更有甚者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产生了互相推脱、得过且过的现象,内部的矛盾只会让管理工作更加地停滞不前。
此外学生在平时会格外注重自己的学科知识至于德育教育他们并不是那么的在乎,而德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专业又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对于其工作的开展效果也没有过进行多的追究,最终导致德育管理的工作无法进行有效地开展。
二、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新方向
1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意识
要想落实好德育管理工作就要先从学校角度出发,学校领导要正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并对其开展的效果进行监督,确立德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及开展课程体系等。学校的领导干部要建立以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将德育开展工作融入到现代德育管理任务当中,并且通过对老师德育开展的关注,增强他们德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将德育开展工作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可以通过德育工作监督评价体制的方法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开展监督,以学生为主要核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工作学习质量,进而评判教师的开展进度,身为教师要彻底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素质。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德育素质区分对待,不能以成绩的高低来决定一个孩子的德育素质
2将德育工作的展开落实到实践当中
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是说说而已,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不仅仅是对思想理论上的教学还要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以及自我修养。要想将德育工作的开展落实到现实实践中,要采取两种有效形式。第一种就是利用德育讲座的形式,将三个年纪的学生都聚集起来,运用公开课的形式请相关专家或者心理导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讲故事等方法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
就比如《蔡顺孝母》这个故事,在西汉末年有个孩子叫做蔡顺他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候正逢战乱时期老百姓没有食物可以吃 ,于是小蔡顺就拿起两个菜篮子去找桑葚在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两个盗贼,就在菜篮子即将被抢走的千钧一发之际蔡顺对盗贼说到“因为母亲爱吃甜,所以填的都留给母亲,酸的留给自己吃”,盗贼听了之后表示十分的感动把篮子还给他的同时还送给他很多食物以及一些银两。通过专家对这篇故事的转述,让学生明白了德育工作的意义,并将其精神延续到现实生活当中。
第二种方式就是要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通过双方合作进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老师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众所周知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以外更多的是家庭,所以家长们就要在他们的面前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比如日常习惯、说话方式等,孩子在生活中犯错的时候也不要过度责打,用温柔的话语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予改正,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才会性格温柔品行端正。此外家长与老师之间也要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为其灌入正面积极的思想。另外教师们也要合理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养老院义工、志愿者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德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以及实现方式。
3明确日常德育工作的分工
首先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分工时必须持有严格的阶级意识,不要任由班主任一人开展,也不要通过校长进行开展,而是要在一层一层的监督下开展。当德育管理工作即将开展时先由校长向下传达德育工作开展的精神,年级主任接到指示后就可以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且将工作的开展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年级中每一位教师的身上,再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通过这种由上而下的传递方式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可以依据其内容进行详细的反馈,其反馈形式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其他。
此外,沿江开展工作的责任一定要进行具体化,初中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思想德语教师的思想心理灌输。其次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管理,最后再是德育老师与班主任共同引导下的时间开展等。只有在这样的分工下,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进行,进而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生长,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结束语:综上所言,初中是学生在义务学习道路中最为关键的学习阶段,也是心理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的会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德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洁慧.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初探[J].教书育人,2018(22):31-32.
[2]闫振岭.微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管理方式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03):93.
[3]何少文.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