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华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柘木中学 433331
摘要:智慧课堂是当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互交融形成的产物,它既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人在这篇文章将分析智慧课堂的内涵以及特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何运用好智慧课堂,实行有效的活动,建构学生自我的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
课堂中要求老师能够做到运用不同教学器具,可以多维度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思考维度,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后也要经常组织数学活动。智慧课堂就能加速学生自身核心能力的形成,要使智慧课堂能在教师课堂中发挥最大效能,教师就要认识到智慧课堂对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并且清晰了解智慧课堂的组成和操作。
一、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在建设“智慧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偏向于应试教学,教师大多以高考考点作为重点来教学,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还会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隘,不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大概以为学生讲解高考数学题或者与高考有关的知识点为主,并且在课后为学生布置较多的数学题,想要通过做题来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以及解题能力,但是这样往往很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让学生从心理就抵制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就不知从何谈起了,而且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除了当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外,在“智慧课堂”的创建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教师容易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参与到智慧课堂建设的教学过程中,而且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处理重点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实际现状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虽然想要让所有学生都接受很困难,但依旧要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在对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点,而且在学生作业后的评价与分析也比较缺乏。
二、“智慧课堂”对于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优势
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综合看来,核心素养在学术界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学习者身上的某种学习能力以及观念上,或者称其为学科自身的核心内容、核心能力、核心品质的结合意义[1]。而智慧课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具有很强抽象作用,可以将数学问题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化简为学生能够轻易理解的知识点,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来简化较难且是重点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氛围,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在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微课、慕课视频结合到教学中,具体方法可以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在课前预习,在课堂中录制相应的上课屏幕,保存在电脑中,让学生在做课后习题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及时帮助学生回忆上课教师所讲的解题技巧,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视频等等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一系列智慧课堂的创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2]。
三、“智慧课堂”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工具——智慧课堂中设置微课
智慧课堂中由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就可以使用微课,发挥微课中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主学习任务单和教材,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新知内容自主学习,形成基础的认识,完成自主学习。
在进行课堂预习,准备学习“直线、平面平行判定及其性质"这一章节内容时,我先熟悉了教材内容,总结本节课地重点和难点,录制各个部分的微视频,用简短的视频完成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等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先行完成预习环节,对新课建立基本概念。
例如,“实例感受”的部分,我以某个生活实际场景导入: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可以知道生活中使用冰箱时,随着冰箱门的打开,冰箱门的两边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你是否会对此产生好奇?用实际例子引出,就能使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此现象时,就会联想到数学问题,此时可以形成基础的数学印象,形成基础的平面平行的概念。在另一个环节“做一做”中,我就引导学生将教材平放,而后将其中一边记为ab,并以此为边转动教材,同时对边记为cd,随着教材的转动,观察ab边与cd边的位置,并尝试思考两者的关系。这样的话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建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在亲身感受中,培养核心数学素养,提升主动学习能力。
(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智慧课堂适时导入教学情境
为了使学生形成自身地数学核心素养,新教材要将数学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营造联系实际问题的情景,在各个部分都进行了改动,比如教材设计了章节导入图,旨在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引言部分也设置了实际问题;补充材料介绍了数学模型以及它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习题部分也增加了生活相关内容。
当我们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白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柱体椎体和球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同时还要熟悉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当教师把目标明确后,就可以进行这堂课的情景设计。首先,我们可以选取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进行讲解。比如学校的大楼它就符合我们的要求[3]。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便可以这样说:“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的知识前,要求同学们先动手去测量一下教学楼的长、宽、高。”在这样的情景建立起来之后,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进入深度思考,进而就可以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智慧课堂中增设问题导入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设置合理的问题进行课堂引入,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题目解决的欲望,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仅仅依靠以前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要促进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想法,使他们进行自发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也就能达到原本设置的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在利用智慧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因材施教,对每位同学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够使智慧课堂变得真正有效。
我们以讲解导数相关知识的内容为例,老师可以先试图搞清楚学生对导数这一概念是否理解,当得到学生的反馈之后,老师就可以针对反馈回来的结果来设置具体的教学。开始时,老师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题目,分为容易、中等、困难三个梯度,随后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这些题目,找出这些题目的共同点。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与小组成员的讨论中受益,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强化理论概念,提升自主求知的能力。除此以外,学生的动手及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样也就能够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体上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老师运用好智慧课堂,在教学时需要设置好合适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每堂课通过问题进行导入,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课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师永吉.浅谈“智慧课堂”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1(12):167-168.
[2]魏佳军.浅谈“智慧课堂”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写算,2020(36):11-12.
[3]糜苏英.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原则及实施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