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网络素养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蒲薇娜
[导读] 在信息时代,网络素养也成为了考查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内容。
        蒲薇娜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信息时代,网络素养也成为了考查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网络素养培养角度出发,从思政服务意识强化、网络思政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途径,能够推动院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为高职高专人才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素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引言:不同于普通中学,高职高专环境相对开放,学生更容易接触网络上的各种消极言论、负面思想。在学生本身判断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不良的网络素养,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角度着手,加强学生网络素养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较好发展。
一、明确网络育人责任 强化思政服务意识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网络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高校建立相应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工作实效性。明确主体教育责任,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实现育人工作统筹推进,充分体现教育者的思政服务意识[1]。在现代社会,高职高专学生大多对新奇网络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了较强的个性和思维,但也容易因外界干扰形成不良嗜好、习惯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教育者应当转换工作理念,从服务学生角度探究网络育人途径,借助新媒体力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将网络育人纳入到思政教育工作范围内,对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人员责任进行明确,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能够督促人员广泛参与到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工作中,学会运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沟通交流,凭借柔和育人手段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制定相应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维持服务学生的姿态,能够与学生建立深层连接,追究学生问题成因,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工具,理性看待网络事件,审慎发表言论和见解,坚定正确的思想信念,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养。
二、打造在线教育平台 设计网络思政课程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同样应当重视课堂主渠道作用,确保思政教育拥有明确目标,高效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结合这一目的,高校应尽快建立在线思政教育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补充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通过打造个性化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实践操作中,需要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打造精品课程,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要素组合起来,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围绕网络素养提高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可以从学生网络道德认知、网络使用、问题思辨、法律意识、网络安全等各方面明确课程内容,开发相关章节,并选派与学生黏合度高的教师负责平台课程教学,有效增加平台热度[2]。

通过普及网络知识和强化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培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不应轻易受他人蛊惑利用,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防止被西方价值观迷惑。经过系统性学习,学生可以重新进自我审视,理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较高思想觉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坚定政治立场,体现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网络行为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不发谣、不传谣和不信谣,日常积极思辨,在网络传递正能量信息。
三、构建前沿教育框架 精准引导学生发展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方面,需要打造前沿教育框架,根据当代学生思想动态和网络育人环境变化持续调整教学方向,确保育人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在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思想更加多元,通过网络搜集学生信息、数据,可以进一步把握群体思想特征和发展动态,合理寻求思政教育切入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打造网络教育系统,对学校各种数据系统进行整合,能够融合各方面信息,并通过共享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做到对学生群体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深层分析。在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同样应当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从大联合角度开展教育工作,不仅强调学生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同时重视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报效国家的思想认识,主动承担社会建设使命。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联合网络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打造教育框架,通过实时互动沟通筛选出适合开展思政教育的项目活动,做到精准引导学生,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建立集学校、社会、师生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与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等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开展合力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持续拓宽网络思政教育覆盖面,形成良好教育氛围的同时,成功促使学生形成优秀思维品质和高尚道德觉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建立舆情监控机制 肃清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高专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稳定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受网络上大量充斥的社会不良思潮影响。为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环境,应建立舆情监控机制,通过肃清校园文化环境掌握思政教育主动权。在实践工作中,因加强校报、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新旧媒体平台利用,通过全方位分析甄别舆情信息。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舆情,在科学预判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干预,有针对性的运用正确思维和价值体系发声,参与舆情引导,做到充分调适学生认知,避免舆情激化。针对传递不法信息的行为,应联合网络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做到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体现法律权威性的同时,保证网络环境健康,向学生传递健康、积极内容。日常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发布学生关注的信息,吸引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和网络互动活动,强化学生良好网络使用习惯培养。为此,要求尽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确保可以灵活运用钉钉、微博等各种媒介与学生沟通,保持较高信息敏感度,在政治立场上体现清醒辨别力,可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承担起维护网络生态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责任。
结论:在高职高专学生网络素养培养方面,教师应当明确自身责任,通过提供思政教育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通过打造在线教育平台,并完成前沿教育框架的建设,可以提供丰富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网络信息和事件。加强舆情监控,通过及时干预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100-101.
[2]王凤芹,许广元,刘德芳.网络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条件和路径探究[J].秘书之友,2021(04):40-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