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育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尹桥伟
[导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尹桥伟
        四川省威远县凤翔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 主体 体育兴趣  创新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现行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如何进行,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初衷,这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时间少,主动练习的时间多,并能积极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在体育课上安排游戏时,可启发学生大胆思考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如何获胜等问题。在教学中善于设计问题,彻底改变以往传教式的教学方法,大胆通过各种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否主动学习,能否成为主体,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探讨体育教材的娱乐化、健身化、趣味化设计,使同样的教材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呈现,通过教学形式的变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三)中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1.正确认识学生的创新。一提起创新,人们往往把它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误会,我们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如布鲁诺所说,学生的这种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

因此学生经常地、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如“体育游戏”教学法、“快乐体育”教学法、“自主体育”教学法等等,与活动能完美地结合。
      2、创新应立足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选择创新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去创新,从而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如若不然,则人云亦云,循规蹈矩,毫无突破。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素质和学生的反应能力,可编制一个“攻占敌营”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判断、快速奔跑、躲闪、攻占等动作。在此竞赛活动中,为了取胜,有的组在派“兵”上本身自己就做了调整,而个别上阵的“兵”在进攻动作上又进行了创新,加上了“转身”和“跨步”动作,为取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时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对此做法进行讲评和表扬,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增强创新意识。
        3、创新应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如在体育教学中,“前滚翻的学习”以往教学是教师示范——讲解——强调注意问题(双腿用力蹬、抱腿及时、团身要紧等)——学生练习等。为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首先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这时,一个篮球从教师手中抛出在地面向前滚动,学生有说:双脚用力蹬地向前滚得快些就能完成;有的说:团身紧一些像球一样就能完成动作;此时,老师又用叠起的垫子放到另一个垫子下面,使一头高一头低,同学们见了有的说再垫高些动作就更好完成了,又有同学说不如用手推他一把帮他完成等等。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都说出了他们很好的意见,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并采用同学们提出的好的建议,使得本教学内容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圆满完成。
        4、创新应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融单纯知识的教学于兴趣浓厚的系列活动中。如体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兴奋性,可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反口令”游戏和“报数找朋友”游戏等;在对学生进行跑的教学时,可安排“贴膏药”游戏、“报数追逐”和“超越极限”等游戏活动,都可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跳跃教学时,可安排“赶鸭子”、“跨越障碍”和“摸高接力”等竞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在丰富而又较强的组织性、目标明确的活动中,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积极性。
        中学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中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健体,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其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极大的发展,才能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曹淑忠.在比较中生成 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
[2]刘平清.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
[3]毛振明.体育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