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郝畅
[导读]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压力而致使大学生产生了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郝畅
        安阳学院音乐学院 ,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压力而致使大学生产生了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音乐治疗对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治疗;
 一   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
        音乐治疗是一门年轻但飞速发展的应用学科,由于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例如心理学,医学等方面,思想流派也十分丰富, 所以并没有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民族,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不同,所以没有产生一致的定义。但是,总体来说音乐治疗是用音乐的各种手段让人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二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已经成熟,但是心理还未成熟。在就学期间,大学生需要完成学业,准备就业,积累社会经验,进行人际交往,这段时期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会很高,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大学这个浓缩的小社会里,已经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各种压力接踵而来,会让刚踏进校门的大学生们惊慌失措、矛盾、焦虑、不自信、否定自己,正是这些症状才促使了大学生们磨练自己的意志,促使自己的心理成熟,但是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的意志力薄弱,将这些症状扩大化,一味的厌恶、否定、焦虑抑郁过度,就形成了心理障碍。形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有许多,大致分为这几种:
(一)学习压力
从高中进入大学,持续多年的紧张感依旧存在,考四级证,考教师资格证,考公务员,考研各种压力并没有消失且在持续加大,心里得不到放松。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才发现自己所学并非自己所爱,并产生一系列矛盾但却必须接受现实,精神压力十分大。一些学生在中学时代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原来尖子生的优越感消失,自信心被强烈打击,一味的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抗挫折能力逐渐变弱产生了心理失衡,易产生抑郁症或焦虑症等。
(二)就业压力
        大学生原本对大学有美好幻想,但是现实往往残酷的,发现上大学以后照样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且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在就业时会更加受打击,会对家庭工作和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改变性格,一味的退缩、矛盾、隐藏自己,对社会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绝望,比较容易造成自杀现象的发生。
(三)人际交往障碍
        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这段时期的大学生们离开了父母,要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的事情。
三  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音乐治疗的意义
        在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甚至各种问题逐年增加,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发展。而通过音乐治疗来缓解和解决人们心理问题成为当今比较好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音乐治疗是学校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心理辅导手段,对于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调节学生不良情绪,培养出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丰富学生思想,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发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有重要意义。
        1.音乐的影响
        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作用十分明显。快速的音乐频率能都是人的神经兴奋和紧张;缓慢的音乐节奏可以松弛人的神经和肌肉;洪亮高亢的音乐能够鼓舞人心;柔和的力度能够是人感受亲切友好。
        当音乐的节奏韵律与我们自身的心理生理韵律一致时,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家跳舞的时候,听到一些欢快的舞曲就会跳的欢快一些,听到轻柔的曲子就会不自觉地慢下来;失眠的时候最好选择轻柔一些,节奏缓慢的的曲子,容易入眠。


        2.音乐治疗的影响
        当大学生心理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时,可以听一些轻柔的舒缓的音乐对自身进行调节,这些都是简单的音乐治疗。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喜欢听音乐的人数占36%,听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自己心情为79%,认为音乐能调节心情的为91%,会产生联想的为87%,喜欢不同情感的音乐为45%,音乐能引起心情变化的为100%。以上数据表明,音乐对大学生的情绪治疗作用大学生都能理解明白,喜欢音乐的大学生占多数,这就是音乐治疗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愿意尝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怎样进行音乐治疗
        1.音乐治疗时的音乐选择
        音乐治疗的基本要素有音乐,被治疗者和音乐治疗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背景不同,所以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全都一样,感情中的喜、怒、哀、乐、悲、惊、恐都能通过音乐表达,不同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不同的音乐治疗患者的方向也不同。在音乐治疗方面,一般柔和积极的音乐占主导地位,振奋人心的音乐能提高人的士气,悲伤惊恐的音乐是为了让情绪极度恶化的患者产生共鸣进而改变心态时才会使用。当一些学生极度悲痛时,应该选择高亢悲壮的曲子来宣泄心中郁闷,然后再选用平静的曲子进行适当调节,最后逐步引入较欢快的曲子使患者积极向上,所以在给大学生做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时应有选择的选用不同曲子进行调节。
        音乐能起到治疗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起到治疗作用,治疗师要选择与患者心境接近的音乐给他听,在肯定的基础上逐渐改变音乐的方向,调整音乐情绪,引导患者向积极方向发展。一些大学生情绪孤独患有抑郁症,性格畏缩不自信,避免与人接触,但是却对音乐有非同寻常的兴趣,这些时候音乐治疗师就要选择相对应的音乐,密切关注患者在聆听时的各种反应,从而进行有效的配合与调整音乐进行治疗。如果在悲伤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曲子,会让患者觉得内心十分烦躁,既而发狂。所以,要先让患者听一些容易引起共鸣的曲子,先让情绪有个发泄,再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2.不同的音乐调节的方向不同
        用音乐调节大学生不良情绪,和谐的旋律能够使人心情愉悦,不和谐的音乐使人精神紧张刺耳,烦躁,所以应该多听一些协和优美的曲子。
        不同的音乐拍子,会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二拍子使人意志坚定,当大学生否定自己,不能坚持自己所想,遇到困难产生退缩犹豫不决时,可以多听一些二拍子类的进行曲式的音乐;三拍子给人欣然的跳跃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大调式非常明快,小调式比较悲伤,一个人情绪十分悲伤低沉时,往往需要先疏通再调节。先选择一些同情绪相仿的音乐,让患者有被认同感,稳定一下情绪再选择优美舒缓的音乐的进行调节。
        3.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音乐治疗处方
        大学生往往在人际关系方面受挫,人格的塑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音乐在调整情绪、防治心理疾病、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4.其他音乐治疗形式
        音乐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用无形的情感联系着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音乐的调节功能可以使学生内心世界相互敞开,彼此沟通,继而坦诚相待。同时,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群体性活动,所以可以多参加一些音乐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贺香. 歌唱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孤僻心理的干预[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2011.
    [2] 李润玮、高书强. 浅析音乐对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J].观察与思考.
        [3] 陈箐. 音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4] 高天.音乐治疗学导论[M].世界图书北京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