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琳
青川县尚品幼儿园 628100
【摘要】沙包是常见的布类游戏器械,打沙包也是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和敏捷躲闪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单一的游戏玩法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如何将传统的沙包通过变形或组合游戏器材亦或是改变游戏规则实现一物多玩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本文通过各种实例,以沙包为例为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中一物多玩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 沙包 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同一种运动材料或运动器械,鼓励幼儿通过材料组合、方位变换、合作游戏等方式,不断创新、丰富玩法,提高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园地处农村,是一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极低,硬件条件与资源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游戏环境值得我们思考。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我们发现一物多玩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当前游戏现状并改变现实条件带来的劣势。
以沙包游戏为例,传统的沙包是一个装满沙子或五谷的正方体的布袋,布袋的颜色、花纹、材质都是不限的,常见的玩法是两边幼儿相距十米至十五米用力投沙包,目的是击中中间的幼儿,中间的幼儿要躲避投来的沙包或者将其接住,被击中的幼儿淘汰,中间的幼儿若将沙包接住,未使沙包掉落到地上,则本组淘汰出局者可恢复。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单一幼儿游戏玩法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开始对如何利用沙包进行一物多玩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教师根据实际对传统的游戏器材进行变形,实现一物多玩。
在进行沙包游戏一物多玩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首先从沙包的颜色上做了调整,将原本随机布类制成的沙包改为统一颜色的沙包,制成了红、黄、蓝三色沙包,游戏规则也在传统的上面发生了改变,站在两边的幼儿不再是随意的击打中间任意幼儿,而是要根据幼儿身上的颜色标志击打与之沙包颜色对应的幼儿,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被击打幼儿的躲闪能力,也锻炼了击打幼儿的手眼协调与灵活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红黄蓝三色沙包将原来的夹沙包游戏进行了创新,普通的夹沙包游戏只需要幼儿将沙包夹杂两腿之间跳到制定地点即可,多为幼儿单人游戏,缺少合作。在创新之后,幼儿在三人一组,相距十米站立,每名幼儿身边都有三个颜色的沙包,第一名幼儿出发时随意选择一个颜色,运送至第二名幼儿处时第二名幼儿则需选择和第一名幼儿不同颜色的沙包继续前行,运送至第三名幼儿处时,第二名幼儿还需将第一名幼儿运送的沙包颜色告知第三名幼儿,第三名幼儿需选择前两名幼儿都没有选择的颜色的沙包运送至指定地点即为胜利,再经过这样的创新之后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让幼儿变得更好玩有趣。
除了在颜色上做出改变,教师还在沙包形态上做出了调整,将六面沙包改为两面沙包,并将两面制成不同的颜色,这样幼儿就可以利用双色沙包进行好玩的翻沙包游戏了,两队幼儿分别在哨声响起后分别进入游戏场地后将对方颜色的沙包翻至本组颜色,哨声停止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统计本组颜色沙包数量,数量多者获胜。除此之外,双面沙包一面还可以制成不用的图案,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幼儿在翻动过程中如发现两枚图案一样的沙包则可以拾起,如不一致则需要继续寻找,经过创新的游戏在锻炼幼儿体能的基础上还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游戏变得生动有趣,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变得很高。
二、鼓励幼儿利用现有器材进行组合游戏,实现一物多玩
在探索完器械的各种单一的玩法后,教师尝试利用多种器械组合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组合拼搭,探索更多的玩法。我们可以尝试将几种幼儿熟悉的器械组合在一起,既保证了幼儿对于器械的玩法有所了解,又能增添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沙包和呼啦圈都是常见的体育器械,单独玩时玩法较为单一,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在将两种器械进行组合后,玩法就变得多起来。我们可以请幼儿扮演运送粮食的小兔子,用夹沙包跳的方式将沙包夹至呼啦圈内,呼啦圈的个数递减,游戏难度相应递增;再或者我们可以将呼啦圈摆成九宫格的形式,两名幼儿听到指令后同时出发,由石头剪刀布等方式选择一种方式前进(夹沙包、顶沙包、背沙包),传过障碍,到达规定区域将沙包以制定方式放置在九宫格内任意位置(一次放一个),先将自己选择的物品在九宫格内三点连成一条直线即为获胜。如不能直接连成一条线,则由两名幼儿轮流调整,直到完成游戏为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让难度增加,趣味性增强,孩子们更喜欢玩。
除了可以用两种器械组合在一起,还可以用三种、四种器械甚至更多种器械进行组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或需要达成的目标,自由地组合玩具,开发出新玩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动作发展的特点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真正让幼儿的各项身体技能和身体素养得到发展。
三、师幼共同创设游戏情境,实现一物多玩。
适宜的游戏情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本身,例如在打沙包的游戏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幼儿击打固定物,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我们可以让部分幼儿穿上带有不同点数的衣服或手持带有不同点数的标志物扮演细菌,其余幼儿扮演小医生,并也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医生攻击细菌,击打的位置越接近靶心细菌就越容易消灭,击打细菌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小医生勋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就可以鼓励发挥无穷的想象,创造更多的游戏玩法,让幼儿拥有游戏的主动权,使幼儿从模仿学习逐步进入到自主探索学习,从被动游戏走向主动游戏,在丰富幼儿游戏情境中创造多种玩法,感受民间体育游戏的快乐。
“一物多玩”是学前教育中历久弥新的课题,一物多玩的价值在于让幼儿和教师插上想象的翅膀,集思广益,大胆创新,通过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让单一的器械生成多样的玩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沈梦 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一物多玩探究[J].成才之路,?2015 (14): 72.
[2]雍瑟浅 谈“一物多玩”在体育游戏中的创新[J].学前教育, 2016(30):177
[3]杜昌连.小班体育活动中的一物多玩[J].中国幼儿教师杂志,2016(10):332-333
[4]郭春梅.体育运动之一物多玩的组织策略[J].实用教学杂志,2017(08):55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