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社会责任在中职教育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薛文斌
[导读] 职业社会责任是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中应承担的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薛文斌
        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职业社会责任是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中应承担的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其内容一般包括职业社会责任和义务两方面。职业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要重视职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职业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必备素质。本文旨在调查职业教育的现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职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根据当前中职及职业社会责任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责任感的有效举措,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感;原因;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培育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① 因此,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同时,更要注重职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职业社会责任感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备的素质之一,它确定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下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具备这种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得企业稳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受社会、西方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多方面的影响,中职生普遍存在职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现状。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强化渗透职业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2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生是一群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他们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对学习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成绩普遍差,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个性鲜明、情感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力较差,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身的潜力、自我实现的认识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目标;不能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目标不清晰,因此导致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2.2 家庭方面的原因
        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和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有关。大多数中职生父母学历偏低,多为初中甚至小学学历。文化素质低导致他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往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采用打骂等方式教育孩子。且由于工作的原因,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认为给予孩子经济上的支持就足够,父母的缺位,让孩子从小就沦为留守儿童。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孩子缺少关怀和理解,家长和孩子疏于沟通交流,导致孩子在身心等各方面受到创伤,出现人格不健全或心理扭曲现象。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孩子容易变得自私自利,缺少关心别人的情怀,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另外部分家长的过度溺爱孩子,导致他们在独立生活和学习中,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服务他人意识。产生这种社会责任感不强的后果,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2.3 学校教育的原因
        职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因此,学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过多的精力放到专业和就业技能培养上,而偏离了育人与塑造人的轨道,很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缺乏新意,多采用说教方式进行,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掌握了道德知识,却没有将其转化为相应的道德品质,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受教育和影响不够,在学习生活或社会发展中难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4 社会的原因
        中职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意识和成长需要,对社会上的信息有自然选择和吸收的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孩子成为“手机迷”、“电脑迷”。

他们通过网络迅速、全面了解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他们视野和知识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他们在网络面前丧失了自我约束能力,沉迷于虚拟网络中,慢慢与现实生活脱轨,容易做出不道德、不合法律的事情。且沉迷手机、网络,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形成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3 培养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对策
3.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感
        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社会责任感培养,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在找准课程建设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的契机上进行渗透性教学。如学前教育专业,让学生明白今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如会计专业,让学生理解“不做假账”的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明白这也是一份职业社会责任。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固有的教育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为行动指导,强化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潜移墨化受到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国家命运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自发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
3.2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始终是人们社会化的最重要因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情绪,性格才会开朗热情,富有朝气,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和工作中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使孩子们能领悟到自己应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事事包办,给予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使孩子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要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在情感上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
3.3 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班级活动,是培养中职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进共退,共衰共荣,有效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改变固守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倾听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责任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提升个人素质。
3.4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感
    多组织假期“三下乡”、社区服务、爱心奉献、扶老助残、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让中职生与社会多方面接触。并在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中,帮助中职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能正确认识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同时,还可以使中职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将学生真正培养成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的具有优良品质的技能型人才。
4 总结
        职业社会责任教育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成长和将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社会责任教育,通过把社会责任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或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1999
[2]周小波.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科技风,2019(31):59.
[3]张晓东. 中等职业学校责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潘香凤.春风化雨正当时, 润物无声花自开---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时代教育, 2018 (12) :68-70.
[5]蔡稀.谈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代主旋律之融合---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中职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33) :152-153.
[6]汤纯光.探讨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科教文汇 (中刊) , 2017 (6) :88-89.

【作者简介】薛文斌(1986-),广西贺州人,讲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贺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中职教育与职业社会责任耦合的教育体系构建研究》(KTLX2017B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