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黎
兵二分校-第一师高级中学
摘要: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学习的心理动机有很大不同。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有了巨大的变化,其学习动机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功利心理取代了他们对语言的兴趣。功利心理的存在,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弊端显而易见,然而其利也可加以探究利用。
关键词:功利心理,原因,利弊分析,改进策略。
近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好多次这样的情形:某节英语课后和学生交流,好几位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课文啊,好浪费时间啊,考试又不考原文。我们直接把那些短语啊句型啊背一背不就好了?老师我们直接背范文好不好?这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从小的记单词背句式,长大战题海,四六级,考研托福雅思,之后的学习﹑考核﹑职称晋升﹑就业都和英语挂起了钩,大家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1]。然而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等怪现状竟然延续至今,在某些地方甚至大有愈发严重之势。这背后的原因还得从最根本的学习动机开始说起。
幼小阶段,许多家长都已经开始注重在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英语,而这一阶段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游戏,歌曲,影视等有趣而易于记忆且朗朗上口的东西,孩子们也乐于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从中获得了乐趣。此时的课堂氛围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
到了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单词量增大,课文内容的增加,学习内容的知识性﹑逻辑性多于了趣味性,学习难度的加大,许多学生从初二开始,英语学习成绩陡降,自己弄不清楚原因,加之和老师也缺乏足够的沟通,于是他们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多数学生对英语的倦怠和畏惧大多开始于那个时期。而且初中阶段不仅是学习内容强度增强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身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应对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改变,导致部分同学会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他们认为更有趣的事情,导致英语学习出现了分水岭。也就是我们说的,个人兴趣的内驱力战胜了外部期望。
到了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在经历了中考之后,重新认识到英语学习对其升学的重要影响。且此时学生的心理水平趋于成熟,家长期待,学校的激烈竞争,整个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等外部驱动力和学生自我对大学的渴望这一内部驱动力重合汇聚成为了巨大的力量,这个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功利性动力。虽然此时英语学习内容量,难度更大,知识性和逻辑性取代了趣味性,但是大多数学生依然能够努力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语。
但同时,许多学生认为老师所极力营造的情景模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都是一种作秀,远不如扎扎实实的一节知识点填鸭课,习题课来的酣畅淋漓。因此他们对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会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师多样化教学的开展。殊不知一酣畅淋漓仅仅是短时的幻象,长期下去,必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放弃,产生厌学情绪,不易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有些学生在功利心理的驱动下出现考场作弊的情况,既损害了考试竞争的公平性,也会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产生极大的危害,影响将来的学习生活。如果在关键性的考试中还会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2]。
就根源而言,英语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语言学习,它更注重的是沟通和文化传播。如果仅仅局限于应试或比赛,则是本末倒置。所以多年来的课堂改革,其实不仅是对老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心里的转变。当学生动口说多于动笔写的时候,一门语言教育才能说是初见成效。
当然,功利性心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取之处。
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或者强度时,很少人能够单纯的依靠内在的驱动力坚持下来,这时候一定的外部刺激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在高中这个阶段,不可谓之不苦,但多数人能够苦中作乐,这“乐”或许是老师的表扬,学校的表彰,家长的奖励,考上理想大学后带来的成就感。。。。。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功利心动机下,抗衡了强度极大的学习。而且在功利性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的方向性,目的性更明确,更具持久性。这是主动兴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以英语为例,即使学生对英语这一科的兴趣很弱,但是由于在高考中英语所占分数比重较大,有些名校甚至将英语分数单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将来的四六级,考研,求职都与英语挂钩,他们依然会硬着头皮去学习,甚至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以期成绩的提高,就这个层面而言,功利心理对学生确实存在着其“利”的一面。
存在即合理,作为教师应该巧妙利用 功利心理的利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内外结合全面发展的目的。我认为英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会欣赏学生,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其主动学习动机。
教育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在与他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不断地进入到他人思想世界; 我们吸引他, 他也吸引我们”[3],让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去了解关于英语的语言背景,创设有趣的课堂环境,和其切身相关的话题,轻松的讨论氛围。刺激其主动的求知欲,即求知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湛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教师威信。在亲其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将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二,主动关注学生,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学习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多数英语教师在初二阶段,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现状,帮助
学生制定明确、合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努力学习。就不会出现很多家长反映的:我家孩子小学英语都是数一数二的,初一还行,初二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还会有很多家长把问题归咎于老师,激化了老师和家长的误解,而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困惑不已,停滞不前消耗了内部驱动力。英语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教育学生做好自我监控,积极归因,走出困惑,及时指引他们用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英语学习中的落差,积极面对竞争机制中的成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合理地运用奖励与惩罚措施,避免功利心理过度作用引发的弊端。
三,教育学生要坦然接受“真实的自我”, 善于为学生描绘光明蓝图。
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就要学会教学生“悦纳自己”,并不断地为学生描绘“美好明天”的蓝图。就教师而言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成熟个体,是所有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就不会因为短暂的挫折一蹶不振,不论处于哪个现阶段,他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竞争,去利用功利心理有利的一面。同时积极阳光的心态又能有效地避免其成为一个过度的功利者。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合理使用“功利心理”这把双刃剑,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到真正的英语语言之美,体会十四行诗的质朴韵味,马克˙吐温的辛辣粉刺,费兹杰拉德的描述的美国梦。。。。。。
[1]杨雪,英语学习应去功利化 2013年3月15日 科技日报
[2]夏海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NO.21 P211
[3]李凤珍,浅谈高中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 《考试周刊》2012年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