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敏[]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命题,“立德树人”是开展实施的根本任务。本文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寻求“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探索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的有效渗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做到为学生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守好“一段渠”,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种好思政教育的“责任田” ,从而发挥综合英语课隐性思政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英语课程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人民日报,2016)。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纲要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
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是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命题,“立德树人”是开展实施的根本任务。培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课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要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当好引路人(崔永光,韩春侠,2019)。
综合英语课程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提高课程育人站位,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主讲教师要准确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努力开展课程示范教学活动,发挥核心课程的示范效应,为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课程思政”融入现状
政治思想教育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后,很多高校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和科研相互融合,以期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课教师重视度不够。当前的大多数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即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输入。大多数教材原汁原味引用英语国家作者原文,虽然保持了语言的真实性,却忽视了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的差异,忽略了外国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和危害(王觅,2018)。课程大纲的制定依然是强调英语语言的知识点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没有把“课程思政”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很难真正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二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当。“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把政治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中,那英语还是主要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为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把英语课变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又或者是英语专业的老师不能很好地调整和处理教学内容去找到思政教育和教学的结合点,生搬硬套,强行加入思政内容,其结果是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是学生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在人才交流会议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认可依然是学生的专业考试成绩、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忽略了英语专业育人教育,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关注度不够高,因此也影响了高校“五育并举”教育的进行。
二、“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课程思政”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是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本着在专业上帮助学生成才,在精神上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紧扣“德育意识,能力培养”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找到课堂思政恰当的融入点,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大化教育效果。
以致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1、2册)为例,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与改革,深入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和德育功能。
一是改革教学目标: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文学、历史、文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承载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为德育渗透提供大量的鲜活的素材。探索其课程思政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中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其课程的性质,将课程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三个维度,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教学目标。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又注重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等价值取向的渗透与引导作用。在精讲多练的原则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服务于职业发展需求,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陈丽霞,2019)。
二是改革教学文本:挖掘单元主题的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增加与主题相关的社会问题,时事热点和新闻,科技成就,道德伦理学,中西文化碰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人轶事,中国梦,传统节日,亲情、友情、爱情的内涵与转化等课程思政内容,将单一的专业课知识讲授变为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围绕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理解展开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找准教学主题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切入、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让综合英语教学在扩大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从原来单纯的线下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变革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 混合式翻转课堂。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资源(音频、视频、课件、微课、大学慕课),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情境,有助于理解文本,提高认知,既丰富课堂活动,又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线上课程通过(智慧树、蓝墨云、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China Daily)等平台,为教学任务搭建脚手架,对教学内容和语言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拓展。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需求动机理论和反思性实践理论,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混合式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的课前调研、讨论、辩论、表演、演讲、陈述等方式完成思想上的洗礼。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从向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使教学改革研究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四是改革教学模式: 以文秋芳教授“产出导向法”为核心,教学过程始终强调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课前是以语言的输入为导向的线上学习,课中是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翻转课堂,课后是以知识内化和价值塑造为导向的语言输出,通过驱动(Motivation phase)、促成(Enabling phase)和评价(Assessing phase)三个阶段,组织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活动,促成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前老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课中老师讲解,排疑解难,课后,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反思查找不足。学生自主学习比重增加,主观能动性增强,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学习完某篇文章以后,觉得更新了原有的知识,或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或得到了更多的关于人生、社会、世界的启迪,从而发挥综合英语课隐性思政作用。
五是改革评价体系:综合英语课程开设五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每学期期末总评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考核评价分为知识、能力、育人三个层次,平台、同伴、教师三个评价主体。遵循“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模式,将学生作品和学习成果通过教学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展示,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丰富了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形成育人合力,分享育人成果。老师了解单元的学习成效是否达到预期,从而对教学进行不断改进和提高。
在外语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把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坚守诚信敬业的学习生活准则,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语言学习,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三、“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以《致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为例)
3.1 单元主题与思政目标
授课单元主题是At critical moments。围绕课文A: A moral for any age(通过对核物理学家Louis Alexander Slotin在危急时刻徒手将钚块分开,牺牲自己而挽救了七个同事的生命的描述,诠释了道德的最高境界。)和课文B: A hero for our time(通过对消防队长Patrick Brown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中冒生命危险救人的英雄事迹的描述,歌颂了他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设立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本单元课文主题:Slotin和Patrick在critical moments危急关头时辨明形势成为英雄“ Heroes”的故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新冠病毒战斗中抗“疫”英雄的思政元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进行思想引导。通过课文的学习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责任担当意识、奉献敬业精神,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课程思政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结合英译政府重要讲话学习课文关键词汇:critical moment, responsibility, heroes, selflessness, heroism, moral values, etc.
2.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抗“疫”英雄故事,小组报告。
3.讲抗疫英雄李文亮的故事学习语法 。
4.讨论题:作为大学生,如何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3.2课程设计思路
课 前:老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观看抗肺炎英文励志演讲短视频《 We Are All Fighters》(译匠,2020,3月1日)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Who are the real-life heroes, recently in China, especially in Wuhan, and what did they do? (引入思政元素)
(doctors, nurses, scientists, policemen etc.)
2. What typical qualities do they have? (价值观渗透)
(Strength of character, selflessness, heroism, responsibility, dedication, determination or moral values etc.)
3. Which Chinese heroes would you like to introduce to us?
(为讲中国故事做铺垫)
课 中:老师讲解分析,为学生答疑解惑。
例如:课文B第9-10自然段,通过划线词汇和句子进行思政切入,把词汇学习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起来。
“These days, since September 11th, people have come to recognize that heroes aren’t necessarily the richest, most popular people—they are the most selfless people among us.
America has a new kind of role model now, one who has shown us how to be. I know it must be true that if you died with Patrick by your side, you died at peace. That was his mission. He was where he had to be, where he was needed, eyes wide, heart like a lamp, leading the way to heaven”(程晓棠,2016).
Critical moment:
Eg. “We must comprehensively deepen our reform process. An arrow that has already been shot has no way back. During this critical moment of our reform process, only the courageous can win”(21世纪英文报,2020).
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语法学习与思政的结合:
用讲述“第一吹哨人”李文亮的故事,讲解讲述故事时时态的应用。题目如下:语法填空(以此题沉痛哀悼和纪念一位伟大的医生!)
“We 1 (be)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assing of Dr. Li Wenliang.
?Dr. Li Wenliang, one of the eight “whistleblowers” who 2 (try) to warn)fellow medics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when it first 3 (emerge )in Wuhan, 4 (die) early on Friday. Wuhan Central Hospital 5 (confirm) in a statement released on its official Weibo account. “Our hospital’s ophthalmologist Li Wenliang was unfortunately
6 (infect )with coronavirus during his work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the statement read, adding “He died at 2:58 a.m. on February 7 after attempts to resuscitate 7 (be) unsuccessful.”??“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Li Wenliang 8 (pass away),”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uhan announced on Weibo, China’s version of Twitter. “We deeply 9 ( regret )and mourn Li’s death.”?Dr. Li 10 (be ) a hero, who will live in our hearts forever. May God bless all the courageous doctors and nurses fighting on the front line”(英语教学,2020).
Grammar tips:过去时态一般用来讲述已发生的事件,但如果作者在其中提供了一些事实性的辅助材料,评论性的话语,则应该改用现在时态。
通过练习,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学会了讲故事技巧,又感悟到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可以在他必须在的地方,在他被需要的地方成为最无私的英雄。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呼应。
课后:
通过课文A和课文B中的人物的英雄事迹的学习,要求学生搜集抗“疫”英雄故事并作做小组报告。
具体要求:
1.We all have experienced the disaster caused by novel coronavirus in 2020, What touches you the most in our fighting against the virus? If you were a doctor, what would you do in face of such a disaster? As a normal student, what can we do to fight against the disaster?)
2.Do you think that extraordinary events like 9/11 and the containment of coronavirus can make ordinary people into heroes?
结论:
学生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人的故事,感悟到各行各业,从科学家到医护人员到普通社区工作者,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用实际行动谱写英雄事迹。
和课文A中“ This is the highest morality: to combine human love with a fearless, scientific judgment. ”
课文B中“heroes aren’t necessarily the richest, most popular people—they are the most selfless people among us.”
“That was his mission. He was where he had to be, where he was needed, 相呼应。
3.3主题拓展
1).口语练习:
Do you see heroism in yourself ? Which kinds of qualities would you like to develop yourself in order to become a hero one day?
引导学生像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立足本职岗位,在自己平凡的学习工作中体现出责任、担当和自律,培养家国情怀,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2).汉译英:
一年来,许多人和事感动着我们。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0)。
----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Key: “Over the past year, many people and their stories touched us deeply. Zhang Fuqing has kept a low profile and stayed true to his original heart despite the great contributions he's made to the nation; Huang Wenxiu dedicated her youth and lif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31 firefighters sacrificed their lives in the line of duty in Muli, Sichuan province; Du Fuguo sacrificed himself to protect his teammates; China's Wo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won the World Cup in an eleven-match winning streak.?Numerous unsung heroes, with neither complaint nor regret, work with dedication. They are ordinary people living extraordinary lives”(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0).?
3).英译汉:
“Wuhan is a heroic city, and people of Hubei and Wuhan are heroic people who have never been crushed by any difficulty and danger in history, ”Xi said, speaking to officials fighting the epidemic in Hubei in a video-conference(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0).
Key: “习近平在湖北抗击疫情的视频会议中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0)。
四、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如何凝练专业知识中的育人价值,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让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主讲教师要认真研究语言篇章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找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思政元素,将其写入课程大纲、融入教案、请进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写出实践反思报告,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永光,韩春侠.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研究—以专业核心课程“英语精读Ⅲ”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2019,04.
[2]许晏玮. 融入“思政元素”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03.
[3]乔媛. “课程思政”融入告知英语教学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
[4]王觅.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以《综合英语I》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
[5]陈惠. 英语教学场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9(7),.
[6]邓月萍.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探析[J].高校论坛,2018.(36)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8]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2.
[9]陈丽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3,.
[10]程晓棠.《致用英语综合教程》3(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6
刘文敏 ,女 ,汉族 ,1972年2 月 出生,河南省信阳市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生学历。现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