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姚迎
[导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是重要的语言内化迁移部分
        姚迎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教研室712000
        摘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是重要的语言内化迁移部分。读后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初中生阅读效果达成度。鉴于此,本文围绕读后活动,探讨初中英语读后活动实施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效的活动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实践
        引言:所谓的“读后活动”,实则就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连接语言输入与生活实践的环节,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一种输出,也是一种反馈。结合各种题材阅读文本,设计各种各样的读后活动,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并为语言知识训练,英语思维拓展创造机会,最终为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搭建桥梁。
一、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时存在的问题
1.语言输出与输入不一致
一般来讲,学生阅读活动中的语言输出结构与读后活动输出的语言结构显然不一致,学生语言结构难以得到及时训练与强化,这也就增加了其语言表达难度以及语言表达精准性,致使其在输出语言时频频诱发故障。
2.输出与阅读主题不一致
相比阅读中的语言输出,阅读后活动的语言输出更具目的性,主题得到了一定升华,能够启迪学生深刻理解英语文本,感受英语文本内涵及价值。然而,阅读后活动中设计的阅读环节与阅读文本环节的主题不一致,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针对阅读材料主题进行深度拓展与分析。
3.读后活动与学生主体性不一致
在一些读后活动设计时,没有关注学生认知水平,所设计的活动主题明显与学生认识特征及知识水准不相符,这就导致其阅读兴趣日益降低,很难吸引其注意力,参与度与兴奋度都不够高。
二、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原则
首先,在设计初中英语活动时,教师应时刻凸显学生主体性原则,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在一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关注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关知识、情感、态度能力及价值观的认知。其次,初中英语读后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具有生活化特点,在设计具体任务时,要为学生提供真实且明确的语言信息情境,以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感受学习语言。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极具生活特色的语言情境,才能激活学生学习能动性,促使其应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与创作。此外,初中英语读后活动是对阅读内容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但绝非是反复重复阅读内容,所以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以此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其表达欲望,令其体验与思考英语内容。最后,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明确示范与指令,并在活动后及时的做出反馈与评价。需要注意的一点,初中英语读物活动类型丰富,如角色表演、片段复数、篇章整体复述及话题讨论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读后活动类型,就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学生读后学习需求。
三、初中英语读后活动设计的实践
1.协调活动设计输出语言与输入语言
在学生阅读英语文本时,会在进入合适的英语语境下不断强化自身所学的语言。如,在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学生初步记忆有关“机器人”外形及“机器人”用途等语言内容[1]。在阅读后活动设计时,教师就应合理布置“design robot in groups”,指导学生思索“What can it do for you?”等问题。这样一来,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就可以促使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下了解所学语言,应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了,真正达到了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的一致性效果,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英语读后活动设计需具层次性
在设计阅读后活动时,不同活动的设计要有不同的特点,活动与活动间要抱有层次性,需要“从浅入深”的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印象,促使其综合应用英语思维及英语知识,从而及时发现英语读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英语“Section A 3a Full Moon,Full Feelings”时,在具体设计读后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分为下面三大步骤:一是可以展开“角色扮演”,从而检验学生是否深刻理解文本语言、掌握文本语言;二要针对故事结尾展开续写,以此延伸学生想象力,令其将这个故事编织的更圆满;三要仿照标题方式创作短语,引导其解读所创作的短语,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full feelings”。
3.借助熟悉话题指导学生创新内容
在设计英语读后活动时,若能巧妙地借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及实践引出阅读文本,便可令学生在阅读情境中联系知识与自己生活,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阅读氛围,从而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潜力,尝试着应用新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英语内容时,有一段材料讲述的是“Nancy”与其母亲因家务活而发生矛盾的事件。在设计读后活动的时候,就是就可以灵活设计小组讨论,以此帮助“Nancy”解决她和她妈妈之间的矛盾(如图1所示)。

图1: “Nancy”与妈妈矛盾
在学生完成小组讨论任务后,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如“I think Nancy should be more diligent”“I think Nancy should apologize to heer mother in the first place”“I think Nancy should be a good,hard-working girl and do her own thing”等[2]。在面对熟悉的话题之际,学生在完成英语任务时不会再产生任何恐惧感,从而更愿意参与阅读读后活动。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其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及方法解决任务。为此,英语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及话题,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延展,从而为读后活动赋予新意与梯度,促使学生在读后活动时饱受安全感。即使一个问题看似经典且简单,但是在学生一番讨论后,便会延生新的内容。立足文本主题展开拓展性话题,既能促使学生叠加知识内容,又能创新思想,这足以带动其综合能力的上升。
4.注重活动设计与学习主体的一致
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应全面考虑学习主体,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在设计读后活动时,所有的活动环节都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准与认知特点,切记不要设置超出其心理发展水准及认知水准的环节,否则极易导致学生对该活动丧失兴趣。只有活动设计主体与学习主体保持一致性,才能令学生更愿意说、更敢说、更想说,从而全面调动其学习能动性,令其有效完成英语阅读目标,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沉淀,不断丰富英语素养。另外,在设计活动时,还要保障读后活动的多样性,可以添加讨论、复述、改写、采访等内容[3]。作为英语教师,要在读后活动进行时全面观察学生动态,帮助学生纠正不合理的读后活动行为,从而促使读后活动真正发挥辅助学生把握语言知识及了解文本主题的效能,切实增强读后活动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英语读后活动是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活动。教师需要全面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读后活动,促使学生带着信心与兴趣完成读后任务,从而收获顺利完成任务带来的喜悦与成功之感。另外,需要保障读后活动真实性、主体性,助力学生有机协调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从而在增强其表达能力基础上,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彬.综合能力指向的初中英语听后活动设计与思考[J].英语学习,2020(12):9-12.
[2]万红红.培养思维能力的初中英语听后活动设计探究[J].英语学习,2020(12):17-21.
[3]刘云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后口语活动设计的有效路径[J].新课程,2020(4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