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王芬
[导读]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王芬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     830000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怎样对待,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的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只要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们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们自省、自律、自强。学生在老师的一次次赏识中,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很自然地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大家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赏识与批评、建议相融合。单一以赏识作为教育手段,会很快消弱“赏识教育”的魅力,易导致学生自满自傲,失去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无法面对生活的挫折,所以对学生的赏识应当和批评,建议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心理学研究表明,评价过分,频率高、次数多,既费时又效果不佳,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且亲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一段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如果教师的每一次激励都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另外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只有使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二、课堂中的赏识教育能开掘潜力,各显其才。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然而每个学生的才能、潜力优势有区别,我们应在课堂上加以开掘,加以赏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这既使他们在感情上失去了平衡,又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如果我们能用赏识的眼光客观,全面地对待他们,戴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总会发现他们内在的潜力和才能的。
         三、以关爱的态度,宽广的胸襟赏识学生。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赏识,让他们真正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快乐,让他们充满生命力,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热情的关心和耐心教育,一个“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慈母般的关爱和百般的呵护,学生智慧的启迪,意志的培养,人格的形成,无不与教师的教育息息相关,如果教师能把全部的热忱和爱心洒向了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一定能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温暖他们的心灵,从而主动、健康地成长。
         四、赏识教育消除学生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好学生需要赏识,后进生更需要赏识,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表明,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励力量,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老师更多的关注是拔尖的学生,那些考不好的学生,总是灰溜溜的,他们被多次宣判不行,多次被甩到后面,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就受到了打击。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不要一味打击排斥,教师对学生一个轻轻的点头,一次会意的微笑,都是对他们的鼓舞,特别是对后进生,深情地望他一眼,爱抚地摸一下他的头,由衷的赞美一下,他都会以全新的自我呈现给老师,这是一种“精神的鼓励”,这样的赏识教育绝对会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
        有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它的枝干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当教师用赏识教育这一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把信任、赏识和鼓励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的时候,他们潜在的能力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变化会令人惊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