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11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成为重要风向标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三教”改革,课堂教学革命,信息化2.0等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词,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渠道,笔者以“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幸福感的课堂教学改革”为题,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为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计算机平面设计、学生、成就感、幸福感
中职专业方向课应试教育的压力比较小,可以尝试打破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教师做好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导学,让学生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内化建构。当然,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面对的学生可能已经习惯被动接受不愿意接受自己解决问题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耐心,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循善诱,要慢慢来,逐步树立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如果,你碰到的是另一部分早就对这种老师演示讲演完,学生再依葫芦画瓢一遍厌倦的学生,那么就很幸运了。当你的学生都对模仿、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感到厌倦,想要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自己来学习的时候,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就比较容易顺利实施了。具体来说,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考虑。
一、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怎么做
可以采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
首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注意教学不要一直让学生模仿,否则学生没有成就感。笔者发现哪怕是那些学困生,当他们一旦树立起专业兴趣,知道从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看专业学习最终要靠自己的时候,他们也更愿意自己学。
其次,要加强项目任务的交流沟通,让学生明白思路。比如笔者从教的照片后期处理课程,其实用到的photoshop后期调色工具并不多,而且这些调色工具很多功能相似或交叉,所以工具的使用并不难,但是很多学生的问题是不知道后期调色的方向,所以教师要把照片后期调整的思路和方向跟学生沟通清楚,这个问题解决了,具体的工具使用及技术都不是问题。以下表格1是笔者整理的照片后期处理常用思路与技巧,为了让学生能领悟要点,能在课堂上顺利的自己做,其实教师备课要花费更多心血。
.png)
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让学生自己完成变得可能。笔者在教学中开通互联网+环境,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下发的微课、导学案,通过教学平台及资源、互联网环境、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完成学习任务只是时间快慢问题。
再者,教师针对问题的讲演后置,作品点评环节充分展开。在这种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当这个问题比较普遍而且学生解决不了或者解决的方法不是很好的时候,教师还是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及讲解示范。另外,就是笔者发现很多课堂教学的作品点评环节很不充分,这一点在公开课教学反而更为明显。大家知道,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不同于普教,学生的专业实操往往需要大量时间,特别是做的慢的学生,而公开课评选认定到目前为止上级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还是按1节课时来设定公开课,所以大量职教专业课公开课的学生作品点评环节都是草草收兵。要知道,在平面设计、图像处理等结果导向的课程教学中,作品点评环节有多重要,只有进行充分的作品展示、点评,才能让大家在作品对比中发现优点和不足,才能拓宽思路,也能让同学们体验成果,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良好教学氛围很重要
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并不重要,关键都要“人”去落实,对象也是“人”——关键中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氛围”。课堂教学设计与具体实施中师生活动是决定教学氛围好坏的关键。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中,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理想是师生活动模式如下:
教师:设定情境,发布任务,展示参考目标效果,分析制作思路,提供必要资源及信息化环境。值得强调的是,设定情境环节——要模拟实际工作情境,比如设定今天的任务是要为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制作海报,或者是为马上到来的母亲节制作电子贺卡等,教师激发学生自我挑战欲望,并给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建议,这就是教师营造的一个良好的工作情境氛围以及教师自我塑造的良师益友形象的亲师氛围。
学生:树立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荣誉感,明确任务,明确制作思路,通过互联网+环境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开始自主创作。当我们的同学意识到自己是在为学校一年一度盛况空前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设计海报和各种宣传招贴,在为自己亲爱又辛劳的妈妈设计母亲节贺卡的时候,那种使命感、荣誉感和爱是充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的,学生树立完成任务的决心、信心的时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形成了,当然包括对传授知识帮助自己完成光荣任务的老师的信任与爱。
让学生更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不能简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而是关注“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电子化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好的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情况下,教材教什么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怎么教却是一个重要课题,好的教材可以激发师生兴趣,可以用最吸引人的案例和最有效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激发学生兴趣,怎么做
要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典型生产案例,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当前,我国正处于技术革新高速发展的阶段,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必须同步甚至超前,比如笔者从教的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流行的设计范式更新很快,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手中教材的案例还是几年前早已过时的,教师和学生会怎样想,肯定是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没有动力。那么,如何进行教材开发改革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遴选、引入企业真实项目;2.加强企业、院校调研,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新型教材设计理念;3.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教材开发、论证,规范教材开发程序,科学开发。
另外,可以尝试开发使用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数字化校本教材。你能拿到的教材:已经是“过去的”。受到编写及出版周期的限制,书上的那些案例“永远是过时的”,所以适时更新的工作页式开放性数字化校本教材补充是必须的,只有结合当时当地的“新鲜”案例题材才更能吸引学生,互联网+的环境使得第一时间获取最新题材资源变得容易。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不固守现有教材案例,要适时更新补充。
教材上的原有案例陈旧,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我们结合实际时间点,依托互联网+环境,方便快捷的确定当下时间点的设计主题,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并避繁从简的把教材原有的目标要求结合进来,进行教材重构,根据人培方案和课程标准,把课程的应知应会要求(素养、知识、技能)结合进来。例如,2020-2021下学期《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5月的案例主题重构如表格2所示。
.png)
(二)实现分层次教学,怎么做
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为例,依托互联网+环境,开放性的教与学。搜索具有开放性的参考设计效果及素材,制作过程通过互联网、开放教学资源平台、微信群等方式获取帮助,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实现了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达成了课堂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改革实践有关做法统计如表格3所示。
.png)
(三)方便教与学,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为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目前形成的共识有:1.印刷教材提供包括二维码资源在内的信息方便教与学;2.印刷教材提供包括AR在内的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兴趣;3.配套一体化数字资源及教学平台方便教与学;4.最常用微课制作应成为教师的基本功。5.使用这样的教材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碎片式学习需求。
(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另外,立德树人是我们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课程思政也是教材改革的最重要的切入点。2019.6,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强调课程思政。做法包括: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关于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思政元素的无缝自然融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斌.面向职业岗位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创业项目化校本教材编写——以中职数媒类专业群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6):72-73、95.
课题项目: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群);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基于产教融合强化课程思政的数媒类专业群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编号:JAT191753);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培养工程科研项目“基于产教融合强化课程思政的数媒类专业群特色教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