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权
永州市冷水滩区教师进修学校,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信息技术亦是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生必备的学科课程内容,也是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技能内容。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下,教师则需提高对于课程知识的教学,将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以推进这一课程学科的教学成效,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并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其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应用技能。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引言:
尽管信息技术并不作为高中考核的主要课程,但却是现代社会发展中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将陈旧的教育思想加以革新转变,为学生探索和创设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在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推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掌握学情,因材施教
尽管现阶段的高中生大多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但仍不免有部分学生由于以往的学习环境以及家庭条件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于部分学生计算机的接触也仅限于中学课堂之中,加之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更是缺乏实操练习。以至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及动手能力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于科技化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新知识的接受上亦是各有不同[1]。因此,教师在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中,则需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据此作为备课的出发点,以设计更为贴合学生时下现状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从而推进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发展。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基于学生的兴趣为基点,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充分备课,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比如,在高一沪科版《信息获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时下阶段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作为立足点,比如某一明星的八卦资料、某一宠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性、时下流行的服饰等,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而以某一具体的方向融入“信息获取”部分的教学。在此过程当中,则需教师对于学生的喜好、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作以充分的调研,进而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内容。比如,综合学生的不同能力,可设计层级化教学环节,分为基础知识阶段、知识探索阶段、实践练习阶段等,在方式方法上,则可融合多媒体图文结合、演示教学以及讲解等方式进行讲学,以促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有效获取知识信息,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
二、联系实际,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等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以服务于生活而构建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则可基于生活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生活情境的驱动下,引导其展开实践练习,以提升其应用技能[2]。例如,在《信息的加工》部分的教学时,其中涉及了多种信息的加工处理知识内容,如文本、数据、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信息等的加工,据此,教师则可创设“企业工作者”的情境角色,为学生提出相应的“工作任务”,进而让学生通过任务的执行与完成,投入至学习,让其在不断练习与探索中逐渐掌握和深化信息加工的技能。或者,为学生提出某一需要利用信息加工技术的主题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得不”研究和探索信息加工的处理办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欲。比如,要求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或视频等内容剪辑一条短视频,在这一活动任务下,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学生为完成这一任务,则能够主动自发的探索信息加工的方法策略,从而更好地展开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
三、借助微课,纵横延伸
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教学渠道,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亦可将其加以利用,借助于网络技术手段及途径,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学习方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微课作为时下热潮的教学工具,可应用至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实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的巩固,有效突破了教学课堂的时空局限。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则可通过演示教学的录制与制作,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反复的观看,逐渐掌握操作的技能方法,亦能够帮助学生边看边练,以提高其实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基础水平,设置不同的微课体系,如基础版、概念版、提高版、拓展版等,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微课版本的选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教材知识设计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学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知识资源。如此一来,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亦能够拓展其知识技能,在微课及网络资源的辅助下,更是推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
四、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方向更加趋于应用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教师在展开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则需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同时还需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展开教学工作,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少辉. 关注课堂行为 提高有效教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J]. 俪人:教师, 2015, 000(016):160-160.
[2] 田勇谋. 试论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