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槿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摘要: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该文则是对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推进,相关部门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老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老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帮助老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老师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发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更多的是通过多对之前所学章节的复习导入课堂,这一课前导入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容易心不在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将课本上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识内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新课程背景之下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老师要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老师通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思维导图,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在互联网上和各大平台和名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此外,老师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在课堂上灵活教学。
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教学视频吗,播放欢乐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展示生活化的教学图片,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更为亲切,从而减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排斥心理和厌倦情绪。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使得抽象知识具象化,攻克教学难点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内容很广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难题,使得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抽象、枯燥的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具象化,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动态的教学资源,通过更为直观地画面激发学生开展丰富想象力,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整体上把控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理清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快速地攻克学习难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引发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升自学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中学学科的特点,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的当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充分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知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使得抽象知识具象化、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学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肖.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02):83-84.
[2]黄宇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