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李秀艳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
        李秀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围绕高中生物学科教材展开分析,我们可发现,其中隐藏着诸多与生命有关的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效渗透生命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展开探索,旨在寻找到促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此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得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生命的领域非常广泛,其包含着许多奥秘。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懂得保护自己,并且不做出危害他人生命的行为。但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如何将生命教育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一大难题。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步入了改革关键期。基于这种教育背景,高中生物教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使得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而当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时,他们就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生物是一门与生命相关的学科,引导学生感悟生命,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可见,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借助可靠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关于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虽然能够掌握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但无法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意识很淡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在教学重视对生命教育内容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会基本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生物知识点,也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界的各种生命物体,包括凶猛的动物、柔弱的小动物以及路边的野花等等,这些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借助课件进行生命物体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消除以往对生命的偏见。
        (二)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传统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比较重视,学生虽然可以初步形成系统性的生物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形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不懂得如何尊重生命。

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而且需要重视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当学生在正确认识了生命之后,就能够学会尊重生命,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讲述教材上提到的生物学科知识之外,还需要向学生讲解生命由何而来:每一个生命都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体,母亲辛苦怀胎十月,新生命才能诞生。而任何一个新生命在诞生时,都会携带父母的DNA,小婴儿从出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备受父母的关注,每一个生命来到世界都很不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三)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真谛
        只有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他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生命。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渗透职责,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得生命教育贯穿生物学科教学始终。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上,学生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从而产生对生物学科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以此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材上生命教育内部的挖掘,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尊重。
        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生物进化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生命进行欣赏和感悟,用理性和感性相融合的态度对看待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生存法则的残酷之处,让学生养成强大的心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生命。
        (四)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发挥生命价值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在保障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生命、懂得尊重生命以及感悟了生命的真谛之后,将生命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借助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可以将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学生在感悟生命真谛的基础上,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例如,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教材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对基因工程的正确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分析日常生活中,基因工程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努力发挥个人价值,并立志为人类基因工程的发展做贡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渗透价值,并且采取可靠的措施,有效落实预期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学会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真谛、发挥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生物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对于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很有利。



参考文献:
[1]周学妹.培养生物核心素养  尊重生命先行——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高考,2020(35):80+82.
[2]何俊星.浅谈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教育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139.
[3]曹宝明.培养生物素养  尊重生命先行——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20(02):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