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对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黎琼英 范永英
[导读] 产教融合是教育领域内的重点课题,在需求导向下
        黎琼英   范永英
        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黎琼英    广西苍梧县   543100
        摘要:产教融合是教育领域内的重点课题,在需求导向下,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引进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本文对产教融合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产教融合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我国的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各行业领域对于技术型、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将产教融合深入推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多元化的办学新格局,在企业的参与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有助于将社会的需求融入其中,发挥导向作用,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对高素质型人才的教育成果。
一、产教融合在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需求导向下,人才培养要调整原有的模式和教育目标与方向,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脚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启发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在产教融合中立足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结合产业需求的导向以及教育目标,实现这二者之间的相统一。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贯穿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在需求导向作用下,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为人才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强化人才的竞争实力水平。发挥出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价值,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全面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落实对人才的专业教育目标[1]。
二、产教融合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是要结合社会需求的导向,紧跟社会发展脚步,满足社会发展上对于人才的岗位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为起点,结合行业内专家的建议和对人才培养的评价等,通过广泛的调研,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接到行业、企业的需求中,设置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产教融合下要积极的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的建议指导委员会,落实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满足学校和地方的人才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校方、企业等共同参与其中,更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发挥出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行性[2]。


(二)建设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要结合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由校方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的实业实训基地,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的关键载体,始终将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坚持贯彻和落实到实际,增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起校企合作的关系和产教融合的教育新模式,发挥出实习实训基地的教育作用。校企双方可以在产教融合下,共同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模式、生产环境等,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引进其中,营造起生动、贴近实际的工作氛围和场景,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还原到实习实训基地中,使学生能够进行仿真实习、实训操作,结合不同岗位需求练习专业技能。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与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同落实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校企双方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展开实习实训活动,打破与社会企业岗位之间的距离,通过零距离接触岗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业务运营、企业管理等各项活动中,通过实践,对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实践实训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发挥出校企实训基地的优势,在生动、真实的场景中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3]。
(三)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创新探究中,要将项目化教学引进其中,对课程目标进行优化设置,结合需求导向,将产教融合落实到实际,引进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使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其中,真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校企合作要在产教融合的指导理念下,构建起协同育人的机制,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方式,使企业真实岗位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型的人才。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参考国家职业标准以及需求导向,将职业活动划分出独立模块,对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教学评价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核心,而是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实现全面发展,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4]。
结论: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的教育政策,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要以需求为导向,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中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产教融合,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突破以供给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限制,而是要精准对接到市场需求中,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产教融合中发挥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优势作用,培养高素质型、综合型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茵.产教融合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探析——以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为例[J].营销界,2021(18):77-78.
[2]郭湘宇,周海燕,等.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08):62-65.
[3]苏纯,吴小锋,等.机械类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轻工科技,2021,37(04):193-194+197.
[4]杨宗凯,姬红兵,等.需求导向培养高层次人才——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大学与学科,2021,2(01):5-12.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技艺行指委2019年度产教融合项目“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