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奇[] 马林林(通讯)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技能培养在我国的医学专业中是教学重要的部分,经过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存在的教学现状,给予有效措施,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精神融入所有教学环节,提高教师教学创新意识,改变教师创新育人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本科生; 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除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适应新时代临床医学发展要求的能力。临床医学主要是指医学中侧重实践部分的学习,然而,由于应试培养和教学条件的影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被部分忽视或弱化,存在着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普遍现象。为更有效地加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临床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教学成果。
1.临床医学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现状
1.1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临床医生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他们能否高度提升具有创新实力的医学人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错失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高校医学培养延续双元培养模式。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大多是填鸭式的,根据课本内容讲授,这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和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是一句空话。只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的教师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通过自己的加工,以高度创新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刚性知识,教授学生创造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2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简单
许多医学院使用分数作为临床医学学生的唯一评估标准,习惯于用固有思维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临床医学教学以实践为基础,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临床你理论知识。但部分教师习惯于渐进式教学,缺乏积创新和突破精神,并且大部分课程体系与临床实际工作发展不平衡,很多先进诊断及治疗方式不能及时导入教材,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1.3教学评分体系不科学
评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培训中,医学培训通常采用期末考试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法虽然使用方便,但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下降。它只是一种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建立。另一个缺点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活力。这种教学评价方法严重限制医学生的潜力和创新发展,与当前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发展模式相矛盾。
2.临床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片面的灌输。但是,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的总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靠背诵无法掌握,不能达到综合的学习效果[3]。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灵活改变教学方式,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精神带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时,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理解的前提下,不应弱化技能的教学,而应该提高创新能力,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临床医学人才。
2.2建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多元化实习基地
构建工具课程强化教学、低年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实验课教学、生产实践的支持性实践和创新技能培养模式。一定要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改变以往以医院为实习场所的现状。重点关注上市诊断公司和外资诊断公司,以及新设立的IVD研发和独立实验室实践基地。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并且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接受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与学生建立合作培训的企业中,设立创新补助金,支持具有创新技能和实践成果的学生。选择符合条件的公司和医院开展创新研究项目。
2.3?实施创新评分制度,有效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
? 除了从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中获得相应的学分外,学校还实行学分制奖励创新成果。学生创新奖所获得的学分可作为选修课或补充作业的学分。在期刊、报社有关部门采纳或者在市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发明创造专利,可授予相应学分,多项创新成果可累计学分。通过创新学分制的引入,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获得创新奖励积分,必须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才能取得相关创新成果。
3.结束语
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是教学管理、教学单位、教师或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实践教学,端正教学态度,坚定有效地依靠临床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专业本科生,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临床技能和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4]。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创新技能培养体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技能和临床研究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超,蒲丽娟,王忠利,王顺,肖建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9,42(05):518-519.
[2]焦志云,王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1):132-133.
[3]张娟,赵浏阳,杨晓容,等.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7):696-698.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3.07.016.
[4]刘影,余结根,李朝品."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94-95.
作者简介:刘思奇,女(1990-),硕士,住院医师,从事肿瘤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通信作者:马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