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行楷间架结构密码探讨 ——初中《书法练习指导》“技法及说明”的补充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梁重谋
[导读] 初中书法教材,字体选择赵体,使用规范字,内容系统化、
        梁重谋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中学 广西 钦州 535400
        [摘要]初中书法教材,字体选择赵体,使用规范字,内容系统化、全面化和递进化,是必须的。范字数量要增加,内容要丰富,讲解要深入浅出,尤其重要的书法规律应该要提及且付诸教学,如黄金分割率、虚实结合,以及左窄右宽、中宫收紧等。
        [关键词]黄金分割率 虚实结合 左窄右宽 中宫收紧

        初中书法课丢了十多年重新开课了,这是一件大好事。广西钦州市所用的教材是《书法练习指导》(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九年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荆宵鹏主编)。2015年暑假荆宵鹏先生到钦州培训时,我有幸得去听课,见过主编荆先生。荆先生是学术人,将本套书法教程中书法要点讲述清晰,举例恰当,中规中矩,可能是受田英章先生影响之故,他自谓“恩师田英章先生说过……”。田英章先生的田欧体影响国人书写很深,尤其对初中生或初学者。本人虽不学田欧体,但是佩服田先生字体的端正、规矩、筋道和执着,尤其对于批判丑书是一大战斗力。本人使用本套教材几年,发现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自然很多,但部分解释说明略未够详尽,对于初识书法的学生的理解或对于书法水平不高的教师来说,教与学仍存在困惑。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点而不到,在此觉得应有所补充。
        
        一、优缺点简述。
         优点:整套教材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递进化。以下作具体说明。
        1、书家字体选择。选赵体对初中生学习书法较适宜。选赵孟頫行楷作范字,较之用欧、颜、柳体的正楷笔画之过严,对于初中学生有好处。从执笔的用力方面,可调整正楷的用力过猛使手指、掌心持久导致酸软而得以解放,提高书写速度。欧、颜、柳的笔画过严,从书写上影响速度是不争的事实。
        2、所选范字规范化。从赵体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字,标准而规范。由于赵孟頫是书法家,并不是每个字都是写得规范的,而本套教材所选取的范字是精心挑选的,除具有艺术普遍性之外,还讲求实用性。比如行楷中渗入的行草,不作本教材的范字,而只作各课环节之“行书”部分,这是很明确的。另外,比如同一个字,所选取的必定是美感最强,笔画不太出格的,诸如笔画过细过粗,或者结构过宽过窄之类皆不入选。这就很规范化。
        3、内容的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内容在目录中一目了然。从书法的准备知识,到熟悉毛笔、运笔和用墨,到笔画的横、竖、撇、捺、点、提、竖折、横折等,再到两次毛笔集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到了规范化和系统化。其实规范化、系统化和全面化也不必要分开来说,内容有部分重合,又有部分可分开说。在这里是强调一下应该对编者所编的本套教材对教学的重视性、可行性、严谨性的肯定,按初中生或初入门者的认识去精心设计的内在尤其突显。这是有别于普通针对社会各界所编的各种欧、颜、柳、禇等体教程的程式化,僵硬化的。
        4、内容的递进化。各课内容按“技法观察、名帖欣赏、探究训练,到拓展延伸——行书,再到书法文化”,层层深入,由技法到名帖欣赏,由楷书到行书,再到书法文化各课进行积累。这就足以让初中生对书法按系列认识,主线辅线一并上。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按年龄及心智的发展,技法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这让初中生三年学下来,对书法将有一个从模糊大概到中等程度的认识,有必然的帮助。可见这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值得点赞。
         不足:结构解说还是简单了点。一是文字少,二是技法或要点未尽深入解析。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一作出解说,认识有限,本文只提出部分见解。希望对初中学生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二、对“技法及说明”的补充。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探讨赵体间架结构的密码。
        现在就八年级下册举例说明。
        1、比如第1课,言字旁。范字“設”。

“技法观察”部分,左边的框里说明的文字是“言字旁左展右收,第一横稍长,其他笔画收得比较紧”略显简单了。可以补充“言字旁作为左边的偏旁,并且是可分两边,左右对称的,一般为了把空间腾出来给右边的主部,‘言’字旁右边变形缩小”;右边的框里的文字是“注意横画之间的间距,以及粗细的变化”,对于“粗细”二字,可以加注说明这是“提、按”所得,按则粗,提则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知。另外可以对字形的左右结构多加一句“左边是偏旁,往右上倾斜;右边是正部,平正”等。
        另外“小贴士”说“书写言字旁,要注意所有笔画向字的中心收拢,全文字紧凑”,我认为向字的中心收拢是不对的,应该是重心往右,如果是向中心收拢,反过来,那就会让人产生一个笔画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错觉。其实可以用一个常用的书法术语“中宫收紧”代替即可,这样就表达出“紧凑”之意。
        2、书法要展示书写中的结构美,是要符合美学的规律和法则的。通观全书,发现完全漏了两个很重要的美学重点。一是虚实结合,二是黄金分割率。这是很明显的缺点,甚至可以说是大错漏。按说编到书法教材的人,对这个应该是有认识的,而且应该是很深入的。难道编者对此没有认知?
        (1)、“虚实结合”没有点到的例子。虚实结合,虚以成韵。五代书法家荆浩说过“韵者隐迹之形,备遗不俗”。此即为讲求虚。艺术时有尚虚,要虚实结合。一者尚意上,讲求隐约不露痕迹,属暗示;一者尚形上,讲求形之有无,实必体现,虚随形虚,讲究想像空间。
        第2页的“謂”字。所作的说明“言字旁的粗细变化比较明显,横画或短或长,或圆润饱满,或纤细挺健”,这里从笔画的粗细作的说明,我认为不客观,一是笔画基本上是均匀的,粗细方面没有达到必要作说明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这里“言”字旁与“胃”字之间存在着由于“胃”字是上宽下窄形成的束腰的特点,与“言”字旁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隙,而且是因之形成的中间微空的特点,正是书法结构的精妙之处。这个要领就是“虚实结合”,即外实内虚。教材在这里完全没有点到。其它地方还有第20页的“煇”字也是体现“外实内虚”这种美学规律,编者也没有点到。其实,这个要领在本套书上,包括从初一到初三的教材,一丁点也没有提到,不得不说是一个大遗憾。
        (2)、“黄金分割率”没有点到的例子。我们都知道黄金分割率是数学术语,说是的一个整体是1,左右或上下以0.382比0.618。这个0.618就是黄金分割率。中间分开的点或线就是黄金分割点或线。这有关乎算术与几何的概念,比如歌唱演员站在舞台上,不会站在正中间,总是要站到往左或往右一点,而这个点正是黄金分割点。美学中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断臂的维纳斯女神雕像。她最著名的是双臂断失,让人们暇想万千,得出千万种猜想,得出了想象美。然而数学家们更是将她以肚脐为界,上下分开,得出结果是从脚底部到肚脐正是身高的0.618,肚脐正是黄金分割点,因而得出结论,世界的审美是相通的,数学与美术是相通的。您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个黄金分割率竟然也跟书法想通!是的,书法中,左右对称的字,两边往往不平均分配笔画的,一般的规律是,左窄右宽,比如第20页的“焚”字,第25页的“益”字,可以看得出左窄右宽。加之刚才说的黄金分割率,就有美学的两重规律了。其实,即使是印刷体,比如“而”字,细心看的话,也是能看得出左窄右宽的了。下部的四条竖,右边的竖跟它左边的竖,它的空间要比其他竖之间的空间宽。这是书法的规律,也是规范汉字的书写规律。
        
        书法课重开是一件大好事,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更是大好事,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于书法这个国学精萃。但在编教材时,编者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应该精编细写,不要粗糙为之。常听到作者或编者在出书时说“由于时间紧……”,真不想听这些没用的话语。要做就要用心做,精益求精。因为这是面向全中国中小学生的教材,不能误人子弟。
        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听到更多有见地的声音。
        2021-4-15
        
[参考文献]
1、黄金分割率 启功《论结字》(《启功论书札记》第99首,199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虚实结合 荆浩《笔法记》(五代)
3、中宫收紧 黄庭坚(南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