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401331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高校也是陆续出台了相应方案,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主要涉及到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产业五个方面,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本文基于大学生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调研,得出大学生社会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后人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人才振兴;基层治理;大学生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职业教育。
基金资助:202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XJZX202104)
1 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改变传统农村单一化、扁平化的结构。技术是生产的第一要素,对农产品的研发、销售、改良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扩大市场占有额的催化剂,也是固守品牌的定心丸。我国持续实施的“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特岗教师”等等一系列计划都是为了充实乡村力量,改善基层治理情况,优化人员结构。
2 大学生社会实践
2021年1月和6月,本人先后指导学生在重庆市永川区、合川区、开州区、潼南区、四川省大竹县等地做社会实践,通过开展“广覆盖、多层次、全方面”的实地调研,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撰写相应的调研报告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学术能力。同时为了保证实践的数量和质量,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的讲座,截止目前,已在“中国青年网”等国家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7篇(其中稿件12篇,调研报告5篇)。
3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
3.1促进理论制度创新
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某村的实际调研中,同学们发现当地村民对现有的惠民政策、民生福祉了解不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从三个维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基层治理要从“问题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政府在加大对村干部理论培训的同时,要发挥监管机制的作用;二是以党建促乡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的党员干部带动起来促进乡村风气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结合。三是实施“矩阵制组织结构”,按照职能部门化建立和按项目部门化建立而形成的一个双重机制,增强组织的灵活应变能力。
3.2促进管理方式创新
在重庆市合川区云门街道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发现当地柑橘生态园销售情况较差导致亏损进而拖欠了工人四个月的工资。在进一步调研后,同学们发现根本原因是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水平低下,造成信息传递失真,在人际关系处理,激励和引导员工热情方面能力欠缺。对此同学们创造性地提出“1+1+N”的概念,即是1个管理者+1个果园+N个作业人员,以此替代原先冗杂的管理结构,同时同学们还主动对接平多多等平台,担任电商志愿者帮助生态园线上销售柑橘,以点带面辐射产业链,大大提高了生态园的管理水平,也让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到最大化。
3.3促进技术革命创新
2021年1月,我院学生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来到了四川省大竹县某合作社实地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该合作社以种植“羊肚菌”为主,兼顾发展蓝莓、草莓等水果,是大型的农业综合体,但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同学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建议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产前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羊肚菌”的生长环境,同时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品增收、农民致富。在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后,该合作社的规模日益壮大,农业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迭代走上了专利申请的快车道。
4结语
社会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对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大学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既是知识的二次开发,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同时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到实践中丰富了基层治理的理论体系,也为真正想投身于乡村建设的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院学子将“1+X”技能证书——“职业社会能力”的方法论巧妙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劳动教育和理论知识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胆琼.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治理中的人才吸纳与培育研究——以安吉县三村为例[J].上海商业,2021(04):180-182.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路径研究[J]. 张欢,董慧.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10)
[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成果研究——以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为例. 余嘉斌,鲍清,裴润博,代金燕. 公关世界 . 2020
[4]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思路[J]. 姚建军,师蔷薇.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3)
作者简介:李创(1994—),男,汉族,重庆开州,思想政治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401331,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