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概述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群旺卓玛
[导读] 近年来,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的实践中正日益受到各国生态和旅游学界的高度重视
        群旺卓玛
        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近年来,生态旅游在旅游业的实践中正日益受到各国生态和旅游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很多研究学者的关注点。文章就西藏发展生态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地域性认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概述,对未来西藏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出了保证。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进展;西藏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墨西哥学者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顾问H·Ceballos Lacsurain在1983年第一次提出来的[1],原为西班牙语“tourisimo ecologico”,这是学者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Lacsurain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野生资源、天然景色、过去文明与现在文明共同呈现的旅游行为[2]。伊莉莎白·布在1992年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认识和欣赏研究自然景色、野生动植物、区域文化特色及相关文化特色为目标,为当地居民提供及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为自然保护区筹集资金,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3]。生态旅游还是一种亲近大自然,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又是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4]。赵国庆[5]探讨出旅游业已经成为了的西藏的主导产业之一。2019年自治区旅游业将以“优质、全域、全时”为发展主线,围绕打造“地球第三极”旅游品牌,巩固发展“冬游西藏”态势,加快推进拉萨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林芝国际生态旅游区和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0亿元,总的收入突破百亿元。有着浓郁的人文历史文化以及文化沉淀的一个省份,自然环境独特,植被覆盖丰富,自然环境资源保存完整,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旅游建设具有模范的带头作用。但是西藏的资源存在脆弱性,如何实现西藏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多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结论。
一、西藏生态旅游研究现状
        21世纪是生态旅游世纪,作为“绿色保健旅游”,能满足人们求知、求新、求美、猎奇、探险、休闲、娱乐、康养、保健等多种需求[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呈现,不管生态旅游作为旅游方式或是理念都备受社会瞩目[7]。
        西藏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旅游资源主要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即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8]。在CNKI数据库进行搜索“西藏生态旅游”“西藏可持续发展旅游”“西藏旅游发展研究”等关键词,共获得相关研究文献27篇,对这些文献进一步进行梳理,从中获得关于西藏生态旅游研究方面的论文20篇。最早为1999年的2篇。如图表1

        在所收集的文献中,张泽梅[9]讲过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是西藏旅游业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途径。王嘉梁等[10]提出西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是对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罗华[11]指出传统旅游给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只有逐步改变传统的旅游方式与理念,实现从传统旅游向生态旅游的转化,才能有效化解这些问题,这也是实现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西藏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一)西藏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域性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当地居民主要以藏族为主,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回族、僜人、夏尔巴人、达曼人等已识别和未识别的族群,是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12]。在西藏,藏东南地区是重要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西藏的林芝市和昌都市[13],地理位置为东经90°05′~ 98°47′,北纬26°52′~ 32°28′.藏东南地区拥有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巴松措、鲁朗林海、“茶马古道 ”品牌为代表的青藏高原特色生态旅游资源[14]。
        西藏林芝本身自然环境条件独特,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生存着许多世界上稀有的珍贵物种以及传统的宗教文化。林芝是西藏的第一大林区,森林覆盖率为46.09%,在调节空气、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5]。分布着从北极到海南岛湿润山地的各种植被,已发现的高等植物达3500多种;同时,境内分布有孟加拉虎、豹子、熊、赤斑羚等数百种珍稀动物(普布多吉, 2002), 也是西藏野生动物的宝库。这里的森林资源和其他林业资源富集,是世界呈现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堪称生物基因库[16]。目前,林芝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越来越壮大,但是,对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西藏昌都是川滇青3省进藏的重要门户,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是西藏的东大门。是“三江并流”的主区域,旅游资源丰富[17]。昌都是西藏的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31.71%。据有关部门统计,昌都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4种,其它常见动物400余种[18]。拥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还分布着有药用植1200多种,还有多种野生动物药材,如麝香、鹿茸、牛黄等。昌都境内因雉类禽鸟种类多且数量大而被誉为 “雉类王国”[19]。对于生态旅游意义更为重大的是,为保护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昌都境内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00多万km2。昌都位于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区域,是正在开发的黄金旅游线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 “三横”旅游线路中最南端、最神秘、最后开发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20]。李雅娟[21]也大概的探讨过西藏昌都的旅游。
(二)西藏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学术界最早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学术界对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初期侧重于经验性评价,如邓立斌等[22]对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得分为90.6分,评价等级为1级,说明其生态旅游资源整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就目前来看,对西藏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更多地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评价,有些则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马守春等研究者对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参考国内外评价方法,采用了总体、定性和定量评价中的打分评价、模糊数学评价、层次分析法对藏东南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觉安拉姆[23]则采用了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评价。对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包括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科学研究、动植物资源等价值进行了评价。黄琰[24]对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方怀龙等曾对林芝旅游资源进行过评价与区划[25],张敏等对林芝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6]进行过探讨,罗怀斌等[27]对林芝生态旅游资源与特色进行过评价,但未见昌都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相关报道。
三、结语
        西藏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藏游客在不断增多,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与道德素质,加大生态教育力度,且增强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努力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旅游应推崇绿色发展,将注意力放在生态保护上。今后,西藏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要努力让生态旅游发挥更大效用。
参考文献
[1]胡善风.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1-117
[2]何来晨.近二十年国内外生态旅游文献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3):236-237
[3]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财贸经济,1999,(8):4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