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对学生厌学行为的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期   作者:林晓
[导读] 学生在学习阶段容易因各种原因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厌学行为出现
        林晓
        桂林市平乐县二塘中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阶段容易因各种原因出现厌学情绪,导致厌学行为出现。这与学习压力,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与学生个人也存在一定关系。正确认识并面对学生产生的厌学行为,是中学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于中学学生厌学行为进行分析,结合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讨中学班主任如何基于学生厌学行为进行管理。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学生;厌学行为;管理

        引言:中学学生随着中考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学业中逐渐加重学习压力。学生会基于这一过程出现厌学行为。厌学通俗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学习兴趣,对学习感到厌烦。心理学来说,厌学行为是学生内心厌学的外在表现,并将学习过程中当成了负担,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厌学行为出现。
一、学生厌学行为管理提出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提出背景
根据国内对中学调查显示,初中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的现象越发严重。初中是学生从小学的一个跨越点,课业压力增加,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家长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与教师相比较少,因此解决学生厌学情绪还是需要从教师方面入手,找到影响学生的因素,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产生的不良情绪,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教师在这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责任,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目的
研究学生心理厌学情绪与厌学行为的目的,在于确切的找到影响学生的实际原因,通过教师的有效疏导,减少学生厌学情绪,正确看待学习。同时也是基于教师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开拓教师疏导领域,从心理实践等方法中找到疏导学生的有效措施。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当学生出现厌学行为的时候,教师要区分开,学生厌学心理与道德品质并不是同一范畴,要区别对待。
2.教师发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导致厌学情绪增长。
3.学生产生厌学行为都是根据其自身以及影响条件,对于学生产生的厌学心理,教师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学生产生的厌学问题。
二、初中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
对于学生厌学情绪需要班主任进行正确引导,这就需要对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确保班主任可以对症下药。
(一)学习压力大
学生从小学升学到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加,学习难度增加,导致学生无法有效适应突然增加的庞大课业量。此外,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业压力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内心会渴望获得好成绩,最初也会不断的努力,但是当成绩不理想等情况累积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的不理解和埋怨,更加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加重。
(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信息时代,学生能接受到的信息途径在不断增加,这也使得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在扩大。

这也就导致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对学生造成影响。此外,家庭因素也是影响原因之一。有部分家长认为读书对学生没有用,不是读书就能拥有好工作,导致学生的思维被严重影响,产生厌学情绪。
(三)个别学生性格原因
个别学生会因为自身原因,出现交流障碍,对同学、校园环境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厌学情绪。无法在日常与同学进行正常交流,就会导致学生自己的内心更加封闭,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产生厌倦情绪。
三、班主任应对学生厌学行为的措施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尽管学生厌学情绪无法马上解决,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一)帮助学生树立起人生目标
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没有愿望,就没有为之奋斗的动力。伟大的人生基于明确的目标,目标的存在可以给学生一个关于未来美好的蓝图。同时也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学生可以基于目标去不断努力,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不知道实际学习目标,会将学习当成是为了家长或者教师的努力方向,实现的目标不是自己,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行为[1]。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厌学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动力和追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建立小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心成就感。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行为也会发生转变,能有效的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二)心理疏导,自我减压
还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压力过大导致,对此,班主任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减压。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不应盲目、毫无头绪的去学习,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学生成绩提升,压力自然会降低;其次,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建立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即便厌倦学习,也会对某一学科感兴趣,这也是班主任引导学生的最佳突破口,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学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对于厌学情绪严重,极为抵触学习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找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与学生进行探讨,找寻影响学生厌学情绪的真正原因。并减少其作业量,逐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避免适得其反。
(三)注重正确发挥外力的作用
班主任一人之力管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还需要借助一定外力,也就是学生的家长、同学等。外力的作用就在于,学生平时与这些“外力”接触较多,会受到其影响。学生的厌学行为很有可能是家庭因素导致,家长素质不高,会给学生传输错误的思想,进而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2]。对此,班主任不但要管理好学生,同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联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使家长真正化作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外力,帮助学生缓解厌学情绪。对于厌学情绪较高的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与其交流,带动厌学同学一起学习,进而消除厌学情绪。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厌学行为产生如何管理进行分析,可以大幅度减少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学生对学习的印象。更能带动学校开展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对产生厌学行为的学生进行管理,更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素质。构建家校联合,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雪. 农村厌学青少年向学与否?[D].华东理工大学,2019.
[2]张永琛.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