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陈翠兰
[导读]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基础
        陈翠兰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三合小学  贵州毕节  551716
        
        摘要:作文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语文作文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和自由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也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能够对语文应用能力有很好的锻炼,对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个性化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小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影响到自身写作的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个性化角度出发,研究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
        一、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的特点
        小学语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以小学生为课堂主体,制定适合学生写作特点的教学方案。以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进入写作课堂,在兴趣中发展写作。首先,个性化教学需要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见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在思考交流中获取知识,其次,课堂具有个性化的创新性,改变以往的佳偶阿模式,结合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也应当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创作出自己的个性化作文作品。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较为溺爱,大多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不足,从而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和应付,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在这样的写作氛围中,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其次,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将写作变得复杂化,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更多强调的是修辞手法、美文美句的应用等写作技巧,忽视了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展现个性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写作模式,结构化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得学生内心产生了“作文太难写”的情绪,甚至对语文写作产生了厌烦情绪。作文课课程形式较为单一,且上课次数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需求,另外,在小学语文习作课上,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较为重复单一,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枯燥单调的上课形式也打击了处于好动时期的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不进反退,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三、对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研究策略
        (一)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作文是对实践进行描述、对个人感情进行抒发、个人观点进行表达的方式。

为了写好作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描述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作文的好坏取决于表达的角度、语言与表达层面。通过对学生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学生难以准表描述基本的素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为学生传播更多科学、巧妙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作文的逻辑性与连贯性,是作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加具有个人特色。
        (二)积累现实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创作的作文更加具有个性化特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进而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大量积累素材,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一些写作范文以及写作提醒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筛选。结合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写作题目以及写作素材,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记录时,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记录具有意义且新颖的事件,在此基础上遇到合适的题材进行修改与升华,然后进行应用,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素材会更加个性化的特点,全面地提高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多会让学生进行范文阅读,然后进行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所写的文章更加具有个人特色,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缩写作者续写,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文章进行再创造。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从而使其进行个性化写作。
        (四)大量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为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作的个性化特点,那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语言,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优秀文章背诵,勤于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增强对语言的应用。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加强阅读训练。在课后也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今后的写作具有足够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在进步,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也需要在变革中寻求突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充分展现自身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写出更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李秋娈.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6(20):174-175.
        [2]余雪清.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7.
        [3]张楠.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华少年,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