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九中学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整个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正在成为孕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正在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底座。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展开论述,期望本文中的一些观点能够为更多的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带去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个性化;教学方式
而今,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的深远影响,譬如,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更加形象逼真;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教师实施的过程性评价更加细致入微,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更加趣味盎然……
基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需求、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学情以及不同的教学时机等,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整个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还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潜滋暗长。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创造了无限可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合情合景、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创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据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下面笔者将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和因时制宜”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些个性化教学方式。
一、因地制宜:让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深度融合
教学环境,是决定教师教学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其信息化教学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首先应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班级的教学环境。紧接着,依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基于不同的教学需求,教师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比如说,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班级不仅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而且在交互式一体机中还安装了希沃教学软件。依托这样的教学环境,教师通常都会因地制宜利用希沃软件备课、授课。在希沃软件云课件中有海量的精品教学课件。这些教学课件,基本上都是一线教师依据教学实际原创的,所以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都会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希沃授课助手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还能够让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作业呈现在大屏幕上。
显而易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因地制宜创新教学方式,正就是将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深度融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因人制宜:让教学方式与师生实情高度融合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实际学情。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还必须要因人而异,进而让教学方式与师生实情高度融合。于教师而言,他们除了依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之外,还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
比如说,当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教师会充分考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进而利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教学情景,采取情景教学法,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形象化。以语文课为例,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很难想象文本中所描绘的情景。鉴于此,教师可以围绕文本内容,精选一些与文本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料,并为这些视频资料配上文本解说。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一边聆听文本解说,一边观看视频资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此外,在一些语言学科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正音,需要开展一些人机互动活动。如,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种语言交际情景。之后,利用外接音频输入设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与电脑进行人机对话。在人机对话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语言测评软件,对学生在人机对话过程中的发音进行量化测评,并清晰、明确地指出学生在发音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因时制宜:让教学方式与教学时机适度融合
尽管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方面作用显著,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铺天盖地”式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一定要适时适度、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即教师应该因时制宜,让教学方式与教学时机适度融合。
比如说,当抽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一头雾水”时,教师可以适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聚焦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学生就会“拨云见日”般直观、具象、细致地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当教师需要聚焦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对他们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动态评价。对于一些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奖励他们一颗“表现积极星”;对于一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奖励他们一颗“善于合作星”;对于一些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新颖、方法独特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奖励他们一颗“最佳创意星”……在课堂终了前,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中的统计结果,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据此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除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创设教学情景、适度开展过程性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诊断学生的学情,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单一的、枯燥的课堂练习多元化、趣味化等。这一切,都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因时制宜将教学方式与教学时机适度融合的一些表现形式。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环境为广大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造了无限可能。因为教育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所以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步伐永无止境。只要广大教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就一定能够探寻出一些符合教学环境、切合师生实情以及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以这些教学方式为推手,课堂就会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潮”,高效课堂也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立足于高效课堂,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潜滋暗长。
参考文献:
[1]刘凯,王进霞.信息技术环境下个性化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5):74-75.
[2]武丽.信息化条件下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