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萍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金色地中海庆安幼儿园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绘画是幼儿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孩子们愿意用绘画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表现他们所喜欢的、所厌恶的。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 想象力 绘画 有效途径
一、引言
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没有想象力支撑的艺术,会像花朵一样很快枯萎。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幼儿的想象力往往来自于联想,许多孩子可以在听到一个事物时联想到多个与此有关的事物,这就是幼儿想象力的开端。想象力不仅是幼儿学习绘画的起点,更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小班的孩子,老师说今天要画《可爱的小鸡》,就简单的出示范例、讲解示范,然后请孩子来画,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只会在那用线乱涂乱画,从孩子的作品中甚至看不出来哪是一只小鸡,作品所呈现的就是一团乱线。单一的范例法,示范法,由于理解力等原因,幼儿无从下手。但是如果课前老师给孩子们讲一讲关于小鸡的故事,或者带领孩子们欣赏各种小鸡形态,或者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小鸡的活动,比如有的在草地上跑、有的在啄米,有的在吵架……通过形式不一的活动铺垫,进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头脑中就会出现了一幅幅“活蹦乱跳”的小鸡画面,进而可以轻松的画出一幅幅小鸡啄米图、小鸡散步图、小鸡做游戏图……通过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幼儿在绘画上会学的更轻松、画的更形象、进步的更迅速。
二、理论依据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一项工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到6周岁年龄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之一,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三、形式途径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绘画兴趣
兴趣是促进幼儿绘画活动,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在绘画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样方法,利用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例如:在《神奇的旅行》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旅行好吗?这是一次神奇的旅行,假如你现在是一条鱼,你会到哪里去旅行呢?假如你是一只小鸟,或者是一只小螃蟹,你会到哪里去旅行呢?请小朋友先想象一下,再用笔画下这次神奇的旅行哦!”旅行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出去玩了,再加上小动物们也是幼儿很喜欢的,有了兴趣,孩子们便打开了想象的翅膀,让联想自由飞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
(二)汲取自然源泉,启发想象灵感
生活源于自然。在自然中,幼儿可从观察树木、花、虫、草这些贴近自然的物体开始,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变化无穷。陈鹤琴先生就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例如: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在《美丽的春天》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带孩子们去附近潜山公园散步,看看绿茵茵的大草坪和五颜六色盛开的花朵,并可以分层观察。例如欣赏梅花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子,有了实地观察的经验幼儿在绘画时就更有把握;在《天真热》绘画活动中,教师带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水,观察路上行人的各种动态(在树荫下乘凉、打伞、戴遮阳帽子等);在《落叶飘飘》绘画活动中,教师带孩子们去捡落叶、欣赏斑斓的树叶和彩色的树林;在《下雪了》绘画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滚雪球、堆雪人,欣赏不一样的白色世界。
(三)调动感官感知,培养想象空间
教师就可以通过“看看、吃吃、闻闻、摸摸”的方法进行绘画教学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观察再现来绘画;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在盒子里触摸物体进行想象绘画;听一段音乐然后将听的想象化画下来。各种感官的调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好吃的水果》绘画活动中,教师拿出苹果问幼儿:“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幼儿的答案很多:“弹珠、太阳、皮球、轮子、地球……”)幼儿们的画出现多种式样的苹果,等到幼儿画得差不多了,教师拿出一个桔子,请幼儿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幼儿争先恐后的答道:“像小船、镰刀、月亮、香蕉……)这时幼儿又画出许多联想出来的物体,充分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创新想象材料,丰富想象内涵
让幼儿尝试新的绘画工具、材料,也是笔者发现的调动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方法。因为新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如毛线、棉花、瓜子、爆米花、皱纸等。随着盘子粘帖画的发展,孩子们能够利用这些新奇的材料创作出许多的盘子贴画作品来。也可以用手指点、棉签画、拓印、吹画、滚珠画等形式,还可用一些石块、旧碎布头、蛋壳、螃蟹壳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积极动脑、动手,他们边做边玩,在没有“任务”和“压力”的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合理评价作品,保护幼儿想象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能以像不像、对不对等简单的总结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对不对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对”靠拢,丧失了想象力。例如:有的幼儿在画海底世界时,怪鱼会发出炮弹,帮助小鱼、保卫家园;有的幼儿给小蜗牛画上翅膀和乌龟赛跑;有的画只大恐龙住在自己的家里等。你看,多好的创造想象!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起想象和创新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大惊小怪地批评鱼怎么会发射炮弹、蜗牛没有翅膀的、大恐龙怎么可以住家里,下次孩子们的画肯定不会如此精彩了!
四、小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教育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放飞他们美好的想象,在纸上留下美丽的世界。这样,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绘画技术,更是人生快乐的方法,笔者愿意在这条路上陪孩子们一起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瑞英,从画画儿开始,开启创意与美的空间[J],启蒙(0-3岁),2007年01期
2.杨璐,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培养问题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3.《幼儿心理学》,陈帼眉,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