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曹石英
[导读] 种植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类型
        曹石英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凤城幼儿园  511300
        摘要:种植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类型,在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策略,以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对活动进行优化。本文简单分析了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则,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种植活动;幼儿教育;科学探究能力
        一、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则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以幼儿为主体是开展种植活动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科学的教育设计。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我说你做,事先安排”幼儿教育理念,减少对幼儿种植活动的干涉,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幼儿种植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比如选择种植工具,种植记录的方式、传授种植方法等等。教师还应对幼儿种植活动进行随时的跟进,让幼儿既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究植物的成长状况,同时也能够按照小组的预先设计完成种植活动,以强化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成长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让幼儿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种植活动。
        (二)遵循趣味性原则
        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种植活动的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重视日常教学中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植物,合理地组织和实施种植活动。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关注幼儿的活动开展情况,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正面引导,既要保证幼儿重视种植活动,同时也应避免幼儿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
        (三)遵循真实性原则
        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是一个有利于幼儿亲近自然教学活动过程,教师通过鼓励幼儿种植、养护、收获、展示的过程,获得对植物成长过程中观察、分享、探究、交流和体验快乐的机会,是幼儿从真实生活中获得真实体验、直接经验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坚持做好“旁观式”的指导工作,对幼儿所需要的实际种植技能提供“支架式”的帮助,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体现“真种植”的快乐。
        二、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幼儿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种植对象
        合理选择种植对象是种植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有效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幼儿能够自主地选择想要观察的植物,并且积极投身于观察活动中,从而不断探究植物的成长过程。教师自身应当储备较强的生物学知识储备,能够了解本地区适宜的植物有哪些,在结合幼儿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议幼儿对种植类型进行合理的甄选,以此降低种植活动的难度,这样可以确保植物生长过程对幼儿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首次种植活动,教师应当建议幼儿选择色彩显眼且具有较强特点的植物,一方面帮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幼儿的多元感官,确保幼儿能够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参与到探究学习。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的植物园里种植玉米、胡萝卜等常见的植物,这一类型的植物具有易生长且外形特点明显的优势。在观察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植物生长类型,比如胡萝卜在土里成长,玉米则是挂在树上。
        (二)鼓励幼儿参与实践,让幼儿参与种植过程
        种植活动本身是一项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引导幼儿参与到种植的实践中,让幼儿能够感受到种植与收获的乐趣,并且方便幼儿观察植物成长,强化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在合理选择植物类型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对种植流程进行优化,刨坑、播种、浇水等各个环节,都由幼儿亲自进行,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亲身体验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做一位体验师,收获自己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应科学地设计种植活动的观察任务,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观察流程进行优化,根据不同植物的成长周期,制定有趣的观察计划,让幼儿能够了解植物的成长特点以及基本的变化过程,在不断掌握观察方法的同时强化科学探究能力。而在播种阶段,教师应当与孩子共同参与种植,在劳动中感受到种植的快乐。种子萌芽后,教师则应鼓励幼儿随时观察幼苗的成长状况,同时也要对幼儿行为进行规范,避免触摸和伤害植物,并且在观察中记录植物的叶片形状,对不同植物的成长情况进行对比。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总结幼儿种植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习惯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强化幼儿探究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种植活动本身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对种植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凸显科学知识的内涵,让幼儿能够在科学知识的武装下进行高质量的探究活动。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幼儿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与幼儿一同完成种植活动,并对种植经验进行总结,与幼儿一同面对种植中的错误并且解决问题,比如在植物枯萎时深入分析原因,是由于浇水过多导致烂根现象,还是由于浇水量不足导致植物干涸枯死。是应当在与幼儿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基于现象探究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能够不断强化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转变参与种植活动的理念
        教学评价是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重要一环,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对幼儿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评价理念,合理地看待幼儿的种植活动。在实施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格外重视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探究能力方面的成长状况,在幼儿种植失败后,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在幼儿种植成功后则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教师还应在评价活动中格外关注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情况,让幼儿意识到种植活动不仅是为了成功种出植物,更为关键的是不断学习和探究种植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五)积极推动家园共育,由家长为种植活动保驾护航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开展的重要思路,在开展种植活动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在园所内对种植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同时也应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家长参与园所种植活动或者家庭种植活动,与幼儿共同完成种植活动。这个阶段孩子事物认知能力尚不成熟,在参与种植活动时难免出现纰漏,为此,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种植活动对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并且与幼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在家长的科学指导下,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避免对植物造成损害,一方面提高种植成功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合理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幼儿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对种植活动组织形式进行创新,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钱芳芳.在土豆种植活动中提升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63-164.
        [2]沈燕.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1(07):127-128.
        [3]冯柳.当种植活动与STEM相遇——略谈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85+7.
        [4]黄毅娟.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管理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93-94.
        [5]张华.试论如何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精神[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4):61-62.
        [6]张彩霞.“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策略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