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洪岳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前湖分校330038
摘要: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整合微课开展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形式、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立足笔者自身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
将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微课教学的技能,学习微课的相关知识,合理利用微课进行语文教学。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对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做进一步研究,以促进个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精心设计微课教学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语文教师设计微课时,不应从网络上随意下载,而是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改良,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突出教学重难点,只有主题明确、内容集中的微视频才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他们通过观看微视频轻松地掌握知识重难点;二是要结合教学实际,在设计微课内容时,还应结合播放时机和学生已有认知来设计内容,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的微课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精选内容。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考虑到学生阅历有限,无法感受到月光曲中所蕴含的月光的魅力,教师可以在这篇文章中引入微课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课件,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月光照射在茅屋上时的那份安静和清幽。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能够逐渐感受到月光的静谧美,从而激发联想,更好地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利用微课,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体验语文魅力,习得语文素养,是语文课堂中的常见方法之一。情境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环境支撑,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情境氛围不仅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能够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江南》《江南春》这两首诗时,由于学生处于丘陵地区,没有见过江南水乡,更没有采莲的体验,造成理解的障碍。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微课,先播放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视频,通过动听的音乐、唯美的画面、诗情的文字为学生展现江南水乡的生活画面,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美”的情境中,带领学生美美地朗读,尽情地联想,这样,学生的感情不再空泛,语言不再匮乏,真正把学生带入到江南的水乡里,让学生充满无限向往之情,从而自然而然地走进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更学得深入透彻。
3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
微课将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华部分都凝结在一起,在知识点的讲解上针对性更强,效率也更高,采用微课能够使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教学重难点内容,使教学的主题体现得更鲜明。例如,在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感受圆明园的美丽,了解它毁灭的过程,进而激起对英、法侵略者的仇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是本课的重难点。发挥微课的作用,就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微课,介绍圆明园的“前世今生”,补充圆明园繁华时、毁灭后的实景资料,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嵌入中外文人对圆明园的评价文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毁灭的可惜,为情感的体验做好铺垫。然后,配以悲伤的音乐,师生齐诵课文,这种思想教育就会不自觉地触到了学生的灵魂深处,让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起到润物无声、教化无痕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内容,也起到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作用。
4课堂导入时应用微课
导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优化课堂导入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微课导入,富有吸引力的导入方式,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在《日月潭》一文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日月潭的旅游宣传片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富有艺术性和感染性的导入形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刚刚视频里面的这画面美吗?想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如果想知道,那就跟老师一起学习“日月潭”吧。类似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5对学生自身的思维进行激活
小学阶段开展的语文教学内,教师应放弃原本的教学观念,把新兴教育观念渗入到教学内,激励学生在对语文开展学习期间凸显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思索,体现自身。比如在对《黄山奇石》这一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把历史内各个伟人对黄山上各类奇石的爱加以列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引领其大力开展思索,并摸索出黄山上各类奇石得以形成的原因。在这一前提之下,学生要凸显出本身的革新技能与想象技能。这时,教师应对擅长表现自身思想的学生予以相应的认定及激励,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本身的高效性。又如在对《一株紫丁香》这一课文实施教授期间,教师就应借助微课,以给学生体现出紫丁香本身的特征与色泽等,并在给学生观看有关的图片、小视频以前给出有关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在进行观看过后开展想象及交谈,最终促使对学生自身想象技能的深层次发掘得以实现。
结语
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弊端,还能打破语文学习的时空限制,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和形式,同时合理控制微课教学时间,以此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限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
参考文献:
[1]沈艳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2]孙胜元。运用微课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相关探索[J]。学周刊,20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