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黎薇
[导读] 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薇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康乐幼儿园  510300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唤醒儿童对艺术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独立快乐的运动活动,符合身心发展的要求。游戏与美术教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儿童审美水平的提升,帮助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进行设计,并对其实践要点开展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设计;实践要点
        一、引言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包括艺术内容的再现、游戏素材的选择、游戏素材的分析、艺术教育、艺术评价等方面。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探讨美术教育策略,使美术课和游戏活动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
        (一)内容游戏化设计
        各个年龄段的小孩都喜欢玩游戏,他们有明确的独立游戏需求和愿望。因此,老师选择的艺术内容是有趣的、孩子们熟悉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鼓励美术教师多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其中的活动趣味性和内容实用性将更好的鼓励幼儿将其视为感兴趣的对象,并投入精力,在活动中学会成长。
        例如,吹泡泡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先玩“泡泡”:把吸管蘸在肥皂碱液里,仔细吹,使大大小小的泡泡膨胀。并可以结合“教案”问一些常规的艺术感训练的相关问题,帮助孩子们发现“泡泡”中所蕴含的艺术。例如可以问:“你认为吹泡沫的体验怎么样?”、“你认为怎样吹泡泡才更美观?”等,孩子可以在大小圆圈、不同颜色的泡泡中感受艺术的美丽。
        (二)素材游戏化设计
        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素材来源其实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上课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日历纸、彩纸、海绵、皇冠、旧牙刷、填絮棒、树叶、稻草和玻璃球等,或者带领孩子在室外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更多的工具和绘画工具。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撕、贴、印、画不同的材料。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使他们创造的美术形象更加生动。活动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孩子想画画,老师可以让他们尝试水粉画。孩子们想做泥塑,就带着孩子们尝试捏雕塑,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会孩子们觉得很有趣,也将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三)环境游戏化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验)》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必须创造和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儿童的成长”。例如,老师可以模仿流行的新年风格,将灯笼、画报挂在教室的门上。或是在窗子上贴上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剪纸艺术品。将裁剪好的儿童画和画在纸上的艺术品粘在墙上,让孩子们感受到喜庆欢快的气氛和民间工艺的审美艺术,培养孩子捕捉美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欣赏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各种艺术美,提高孩子对美的视觉体验,培养孩子对美的敏感性,唤醒孩子对美的渴望。
        (四)过程游戏化设计
        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勇敢地自我介绍和创造。因此,教师应将游戏与训练相结合,以游戏的语调进行训练。例如,老师可以在“鸡”的绘画课上念些押韵的童谣。“一大一小两个圈,插上树枝变小鸡”;或者在孩子们进行创作之前,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情境或是题材,让孩子们的创造力能够得到自由发挥。也可以提出孩子们可以积极观察的话题,例如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先后看到的题材进行故事创作。
        (五)评价游戏化设计
        美术活动游戏化设计的评价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对孩子发展的影响评估放在首位。教师可以使用游戏化的评估语言来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

在评价过程中,对孩子们手中创造出的形象和思考的过程均做衡量。基于孩子们创作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对他们用形象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过程加以评判。
        此外,教师如果想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就必须用儿童的纯真视角去发现和理解事物。且必须努力扭转自己的“成人”观念,关注孩子们可能感兴趣的事物,对这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评估自己来继续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保持持续的创作激情,始终充满对艺术活动的渴望和痴迷,促进孩子艺术创作意识的不断深化。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要点
        (一)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儿童室的艺术活动中,通常会画水彩画、画铅笔画、画粉笔画、制作海报等,这些常见活动容易让幼儿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和艺术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均有着一定标志性的,所以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多样性、创新性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并且基于游戏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美术的艺术世界。同时,工具和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使教育活动生动有趣。例如小班的孩子在油粒上贴上PM贴纸来制作简单的人物肖像、动物肖像;中班孩子们的手部肌肉群逐渐发育,动作灵活协调,所以可以引导其学习如何使用水彩、简单素描勾画和其他绘画方式,注重教学活动的美观和丰富。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及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美术活动形式和物料,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的机会,在孩子们与“美术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并充满了对活动的期待和新鲜感。
        (二)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技能延伸培养
        教师应以培养孩子们的游戏精神为基础,突破仅用眼睛和耳朵倾听和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模仿游戏中表现的艺术活动与教学融为一体,使活动生动有趣,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各种基本的技能锻炼。例如,在“五颜六色的泡泡”的绘画活动开始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吹泡泡,讨论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老师把孩子们带到外面,试着用不同工具吹大小泡泡。然后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太阳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并用一句押韵总结:“吹泡泡,吹泡泡,在阳光下吹泡泡吹出许多五颜六色的泡泡”。由此,孩子们则可以积极地观察泡泡,并在锻炼绘画能力的同时,提高对于事物的描述能力,甚至是在吹泡泡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想象力等等。
        (三)注重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
        美术教学是一种培养孩子们知识、想象力和勇敢的一种过程,而美术活动以外的创作则可展示其他艺术美。教师通过组织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能给予孩子们创造充分想象和创作的条件和机会。比如青花瓷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品,是国人的骄傲。老师可以先组织“艺博游”活动,让孩子们以抢答游戏的方式参与观察和体验青花瓷,在美术中再发起比赛活动,评比的标准就是作品的别具一格、用料丰富等方面。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蓝色和白色,作品可以为青花版的纸板拱门、屏风、石头、瓶子以及服装等。
        四、结语
        美术教学则是一种饱含艺术性、文化性和审美情趣的活动,美术作品包含着明确的艺术表现力,可视作一种特定文明的状态。通过上美术课,幼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唤醒自身朴素、纯真的艺术天性。本文认为,游戏是学龄前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机会,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把教育与生活、游戏结合起来,注重活动和综合娱乐。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的活动。学习艺术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绘画的乐趣,自然而成功地发现和感受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各关键环节的设计,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掌握方式方法,推动美术活动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事业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春兰.多元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儿童与健康,2020(11):23-25.
        [2]丁嫦珏.幼儿园美术教育游戏化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164.
        [3]黄晓媚.玩美之艺  赏美之趣——幼儿园美术活动探求“艺趣”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6):34.
        [4]陈婷婷.从创意美术的角度谈幼儿课程游戏化[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