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和幼儿园汉字文化教育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邓红晓
[导读]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邓红晓
        浙江省武义县熟溪智尚幼儿园
        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们或多或少患有焦虑症,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他人,希望孩子在幼教时期能够多学点知识。不过,多数幼儿没有强烈的自律性,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幼教课程。一旦幼教课程过于枯燥和无趣,幼儿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幼儿教育的推进。所以,许多幼教从业者开始探索将幼儿教育变得有趣的途径,旨在让幼儿喜欢上幼教课程。因此,本文将尝试着将游戏精神和游戏元素融入幼教中,简要谈谈游戏课程和幼儿园汉字文化的结合策略,更大程度发挥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游戏课程、汉字文化教育、有效结合
相比于枯燥的幼教课程,具有游戏性质的幼教课程,更能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因而,在传播汉字文化内涵,进行汉字文化教育的现在,众多幼教们需要秉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努力去挖掘汉字文化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将之与游戏精神和游戏元素融合至一起,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汉字文化教学课程或活动,让幼儿喜欢上汉字文化。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概述
        兴趣是幼儿探索世界的有效保证。如果幼儿对某课程的兴趣值较低,便意味着幼儿参与某活动的可能性会较低。比如,在某节识字课程中,幼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反复机械性地记住汉字的发音和笔法顺序,并强制规定幼儿必须练习几遍汉字。此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幼儿会讨厌识字课程,宁愿与同学交头接耳,也不愿意跟着幼师朗读汉字;或者心不在焉地朗读汉字,却丝毫不去记汉字的写法等。但是,当幼儿真心喜欢某课程,就会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学习效果较佳。比如,当幼儿参加户外游戏活动时,会投入精力至活动中,脸上也会扬起灿烂的笑容,还会舍不得离开,想要继续参加户外活动。
二、幼儿园汉字文化教育概述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中华文化的表征,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中明确指明,幼儿要理解图书里的文字是与画面相对应的,用文字表达画面意义,同时对生活中常见文字符号与标识感兴趣,明白其意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汉字文化教育即不能出现超前识字和机械识字的情况,也无需强制要求幼儿掌握多少汉字和汉字结构等,更多是立足于“前识字”,培养幼儿识字的核心经验。以汉字“山”为例,可通过向幼儿展示米蒂的书法作品《山》和现实生活中的山的图片,让幼儿意识到汉字“山”与现实中山的相同和不同点,也让幼儿感受到书法作品《山》所体现的雄伟、壮阔的气势。
三、幼儿园汉字文化教育中教学内容游戏化
3.1汉字内涵游戏化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是汉字文化教育内容之一。因而,为了加强汉字文化在幼儿心中的印象,巩固汉字文化在脑海中的记忆,并且让幼儿喜欢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幼师可以适当将汉字文化内涵游戏化。通过引入与汉字有关的图像、神话故事、风俗人情等,让幼儿对汉字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汉字笔画、结构的表面。
3.2汉字审美游戏化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汉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多种“样貌”,有着多样化的美。从汉字的字形来看,汉字有着多种变形。以汉字“马”为例,有着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等。尽管都是“马”的符号,但是字形却不一样;以汉字的书写风格来看,有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书写风格,能够给观看者带去不同的感受。如草书有着肆意人生之感,尽显潇洒;楷书平平稳稳,给人安稳之感。
3.3汉字发音游戏化
学习汉字的发音,是幼儿学习汉字文化时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之一。相比其他国家的语言,汉字的发音更加复杂。因而,幼儿要想掌握好汉字的发音,需要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比如,一、二、三、四等表示数字的汉字,就至少有十个音节。对于记忆力有限的幼儿来说,要记住如此多的汉字发音,十分困难。一旦幼儿耗费较多的时间学习汉字发音,却没有太多成效时,就很可能排斥汉字发音的学习。
所以,为了提高发音学习和练习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幼儿乐于并喜欢发音练习。

幼师可以巧妙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顺口溜,让汉字发音练习不再枯燥与乏味。比如,当幼儿学习汉字一、二、三、王、主五个汉字时,可利用与之相关的顺口溜:一二三,加一竖,就是王,王上一点就是主。顺口溜有着节奏欢快,简单好记等特点,可以缩短幼儿记住汉字发音的相对时间,可帮助幼儿记字。
四、幼儿园汉字文化教育中教学方法游戏化
4.1利用情景再现
        一方面,相比于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的知识、情景化的信息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比如,仅依靠教材,学习汉字“石”,效果一般。但是利用真实的石头,便可加深幼儿对“石”的印象。另一方面,相比于孤立的知识,相互联系的知识更易于记忆巩固。比如,“土、个、八、大、天”等一组汉字,记忆难度较大;而“天
雨、水、鱼、小”等汉字,可组合成一句话——“天空下小雨,鱼儿水中游”,幼儿更容易记住。
因此,幼师可将汉字串联起来,将串联后的汉字具象化,再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创造出一个简单的情景,让幼儿既能够了解与汉字相关的汉字,还能将之与实际的物体对应起来,实现抽象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目的。比如,幼师可以“了解农作物 “为主题,利用与”禾、田、果、土、树”等汉字相关的实物,构建一个对应的场景,让幼儿知道田地里有禾苗,土地上种着果树,以此拓宽幼儿汉字文化的知识面。
4.2利用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中,有两个关键要素:角色和故事。两个或数个角色演绎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中又有许多角色,角色和故事缺一不可。因此,幼师需要先分解角色扮演的内容。一方面,幼师需要了解与汉字有关的故事。比如,针对画蛇添足这一成语故事,幼师要向幼儿讲解与之相关的故事,某人在纸上画了一条蛇,却觉得此蛇不够美观,又给蛇画了两条腿,使得蛇不再是蛇,也不属于其他物种。然后,幼师再概括出此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做某事时,不能多此一举。
4.3利用趣味比赛
        尽管幼儿的年龄偏小,但也拥有了一定的好胜心,也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比如,当某位幼儿记住了汉字“月”的写法,能够说出与月有关的故事后,幼师奖励给幼儿一朵小红花。此时,幼儿心情十分激动,开心,这便是幼儿感受到了成就感的表现,会不由自主地驱动自身继续努力。因而,幼师可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组织一系列的趣味比赛,让幼儿获得一定的学习正反馈。
五、幼儿园汉字文化教育中教学形式游戏化
5.1利用识字卡片
        汉字文化的学习,是一项相对抽象的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当幼儿学习汉字“月”时,如果幼师仅仅是将“月”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月的结构。那么,此项学习活动只激活了幼儿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不利于幼儿巩固对汉字“月”的记忆。因而,幼师可以尝试着利用识字卡片,让幼儿亲自触摸到汉字,刺激幼儿的多种神经,以此来增加幼儿对汉字的真实感。
5.2利用活动工具
        一提到学习汉字文化,多数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副画面“幼儿们挺着身体,端正地坐在课桌前,眼睛盯着黑板,用心记汉字的笔画顺序等”。但是,汉字文化教育并不仅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相比静态学习,动态学习不仅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幼师可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价值,设计学习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学习和玩耍两不耽误。
六、小结
        综上所述,为达到游戏课程和汉字文化教育融合的目的,幼师需要将游戏元素融入至汉字文化教育之中,让幼儿们能够像体验游戏一般,了解汉字的文化,并感受其审美内涵。因而,本文中笔者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三方面,逐一谈谈其游戏化的路径,以便让幼儿沉浸于汉字文化教育活动中,进而发自内心地喜欢汉字文化,并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参考文献
[1]陈媛.重视幼儿教育,有效培养幼儿识字能力[J].考试周刊,2016(97):184
[2]王娟.优化幼儿汉字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2018(2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