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李树文
[导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李树文
        黑龙江省桦南县土龙山镇中心校  154453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喜欢数学,并置身于问题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自主性,需要教师经常启发,需要长期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素养,注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看出学生的个性,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来说意义重大,也是更好的进行教学的一种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的教育,肩负着学生发展的基础。为此,优化学生的教育结构,应努力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必要的能力。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一、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体现,是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因素,是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课前预备几种植物种子各1000粒,上课时分发给每个小组各一份,看哪个小组数的最快最准。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尽量不要打扰学生的动手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数完。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数的过程和结果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学生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方法。最后由教师评出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讲出道理,让学生们掌握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课前、课中、课后自学能力的培养;从学习时间长短来分有阶段性、学期性和长期性的自学能力培养。为此,我们要努力从学生的不同角度,寻找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着眼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1.技能训练是自学首要条件,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能够严谨的分析、综合相应的解题过程。自学教学要求学生读懂材料,从而弄清题意,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读懂题尤为重要。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每月的油、粮、副食、水、电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每月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家庭收支这一熟悉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想,从读中努力寻找新的问题,特别对关键数据,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研究,达到培养学生充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课堂提问巧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中学生对教材当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上看起来是在跟着老师一起参与,可实际上他们还没思考好概念或法则的意思,当然也就稀里糊涂地听,理解得不够透彻。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有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的?”引导学生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教师设计了实验报告: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和(  )的和。
3、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
4、每个梯形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指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按“实验?讨论?填空?汇报?归纳?”的程序去进行合作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能有理有据的归纳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其中的一个梯形的面积,巩固基础公式。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回答后,当学生有补充或不同观点时让其说明,之后教师给予评价。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分析
        学生潜在的数学自学能力是让学生能自己能独立获取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探究,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四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面积时,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量教室的窗框、门框等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算一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可满足需要。并能自主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但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更不懂得如何去自学,甚至还没有自学的意识。我通过调查研究,我觉得造成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差异是有多方面因素的。第一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包括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基础的掌握、非智力因素等;第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学生学习的环境、家庭教育的氛围和教师的指导意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
三、教学提问的方式单一
        课堂当我提出问题时,会有许多学生高高举起手来,争抢着回答问题,想更好的表现自己。但是,老师提问的学生总会是那么几个,渐渐地高高举起的小手少了许多。热情也不那么高了。下课后,我问一学生:“你后来为什么不举手了?”他的回答令我很惊讶,他说:“反正你不会提问我,举手也是白举。”这时,我的心如千层浪起,是自己提问的方式太单一了,以至有的孩子失去了回答的兴趣。
        教学中老师提问的对象仅限于少数学生,为了节省教学用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教师总是会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个别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完全没有兴趣。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堂上的提问对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并多用鼓励的语言,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要给学习上有潜力的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内在潜力。在学生学习了《图形设计》后,我设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对这道题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学生几人一组,边测量边设计,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有创意的花坛。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问,巧妙设计问题,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创设有利条件。同时教师还要抓好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不断的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我要学,自主学,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