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剑
福建省霞浦县第五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纽带,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日后进行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格外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及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教师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策略。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运用
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模式,积极探索及创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当下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对教师而言,便需要在基础知识、习题训练、知识概念记忆、实际生活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如此,教师就能够结合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思考的意识、习惯、能力与素养。
一、融合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
在基础知识概念的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是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这一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的知识概念,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以数形结合思想思考的意识。以“数轴”这一初始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章节在初一阶段便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考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正数、负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实数。这几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对初中学生而言,想要清晰地表述却不是简单的事情。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大家虽然都对实数、正数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有条理地说出来。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刚刚从‘数’的角度难以对知识概念进行解释,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形’的角度来思考。”随后,教师画一条直线,并标注原点,正负一的刻度,然后让学生发言。在教师所画“数轴”的启示下,学生会主动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以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思考:“直线上的点可以与实数一一对应,而以原点为界,便是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如此,教师能够在这一课时中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思考的意识[1]。
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地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数学课堂教学,并让学生在分析与解答有关无理数与有理数相关知识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该思想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早期,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展开数学学习,并让学生在掌握该思想的运用方法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形成相关的数形结合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该知识点的学习,其可以让学生借助勾画图形的方式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解答有关不等式组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也可以借助绘制图形的方式画出解集同数轴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算出答案。总之,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及解题能力,进而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2]。
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突破思维障碍
数学学科中“数”与“形”在本质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几何关系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多数学生在看到大量的文字表述和抽象的问题时会无从下笔。结合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几何关系相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题目涉及的问题和条件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学会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形成较好的解题思路[3]。
四、适当地引入教学案例展开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要想学生充分把握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就不能仅靠对学生的引导,其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相关知识的训练,以帮助学生熟练地采用该思想解答问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地引入相关的案例展开课堂教学,通过向学生分析及讲解相关的案例,以及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等,以引导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当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及故事,并将其作为案例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在解答有关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以便学生从中学会判断数学题目的根本意图,然后再让学生以绘图的方式,画出与之相匹配的图像,并求出相关的坐标,从而以此得出有关图像的开口方向及其定点位置等相关知识[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教师首先要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策略。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再将这一思维转化为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泽辉.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12.
[2]周仪.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4.
[3]孙香花.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分析[J].考试周刊,2019(A1):87-88.
[4]张军.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