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王晓丽
[导读] 幼儿园课程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王晓丽
        梅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514000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将客家传统文化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是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幼儿园教学课程的丰富。于此,本文就客家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分析,以促进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幼儿从学习中感知乐趣。
        关键词:客家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深度融合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各阶段教育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方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客家传统文化融合到幼儿教育中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心理和品行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丰富性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将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融合到幼儿园课程中,成为现阶段幼儿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针对此,以下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客家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1.客家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概述
        客家传统文化是指客家人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总称,包括习俗文化、饮食文化、方言文化、山歌文化等内容,传统的客家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教育基础,具有教育意义的客家传统文化内容,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为幼儿创建的知识学习活动和习惯养成等教学内容,因幼儿认知处于发展阶段,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以及幼儿的积极生活态度。对幼儿教育来说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从客家传统文化内容中可知,客家传统文化体现的就是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从理论上说幼儿教育课程与客家文化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可引导幼儿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让幼儿深入的感知客家传统文化,也利于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2.客家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来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教学活动。以客家传统文化融合幼儿教育课程是贴合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依据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对幼儿展开思想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教育以及语言文化教育等,可丰富幼儿生活教学内容;另外,将客家传统文化贯穿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客家传统文化内容填充教育内容,可使幼儿在探索模仿中,感受到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在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师通过教学课程凸显传统文化,才便于将传统文化根植于现代教育中,让客家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深深影响幼儿,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客家传统文化的喜爱,更利于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客家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应用
        3.1基于客家传统文化,丰富幼儿园教学课程
        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习惯用常规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课程,对贴合客家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虽常规教学课程能够满足幼儿的教学所需,但单一的教学资源难以增强幼儿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难以培养幼儿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所以,在将客家传统文化引进幼儿教育的新时期,幼儿教师应积极探寻传统客家文化的教育价值,应搜集有教学意义的资源融合到目前的幼儿教育课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幼儿的园内生活增添更多客家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此外,幼儿教师可借助网络环境的便利,借鉴网络教学平台中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课程,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其中。在幼儿教学课程中融合传统客家文化元素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先对传统文化信息进行筛选,将符合幼儿认知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其中,如节俗类教学资源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童谣类的月光光、羊角咩咩、月光华华等,将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到教学中,以提升幼儿的接受度。

也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围绕主题教学课程,将教学环境进行客家文化的渲染,如讲解客家文化中的——丰顺埔寨烧火龙民俗活动,教师可以以“龙”为主线,在主教学区黏贴象征大火龙的元素,使幼儿真正融入客家文化环境氛围中,从而促使幼儿真正感受客家文化的内涵。
        3.2运用客家文化,创建教学内容
        幼儿教学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运用客家文化开展幼儿教学课程活动时,教师也应注意开展符合幼儿年龄认知的客家主题教学活动。为更好促进客家文化与主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在开展教学之前,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幼儿的喜好进行分析,或通过咨询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内容,并要通过反复的选课、备课等方式来确定要实施的教学活动方案,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大班幼儿可开展“客家文化——美食知多少”的主题教学活动,通过亲手制作客家美食来丰富幼儿对客家美食文化的了解;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饮食手工制作,绘画等教学方式,让幼儿以真实的体验感知饮食文化,从而促进幼儿对客家饮食文化的喜爱。
        3.3实践创新,丰富客家传统文化教学内涵
        客家传统文化的形成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当地居民地方语言、饮食等民俗文化,虽客家文化距现代文化已非常久远,但有客家人群居住的地方依然保留了传统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其客家人的待客之道以及民族文化等内容,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成长。幼儿教育是幼儿接触语言教育,生活教育的启蒙教育,是幼儿文化教育渗透的始发阶段,将客家文化融合到幼儿教育课程中是幼儿成长所需的元素,可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文化学习观。
        在将传统客家文化贯穿到幼儿教育中时,教师最应注重的应是对传统客家文化的创新,因客家文化的形成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其遗留下来的人文底蕴和教育价值,都隐含在文化中,如果不加创新的直接将传统文化传输给幼儿,会增加幼儿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习以为常的游戏活动,来创建客家文化的教育和实践,如客家生活中的采茶劳动,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采茶游戏,或是通过各种民间游戏来丰富幼儿的体验,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逐渐感受到特有的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传统客家文化融合到幼儿教育中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有的民俗魅力和教育价值,只有教师提升对传统客家文化教育的重视,搜集教学资源,找准教学切入点,才可促进传统客家文化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积极探索融合教学的方式,应以幼儿主体需求为主,研发教学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积极的参与,促使传统客家文化与幼儿教育课程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进一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凌晓霞.微时代下客家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14.
        [2]邱冬娘.闽西客家童谣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与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8):238-239.
        [3]李频.中国传统节日客家文化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广东河源的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20(50):60.
        [4]李冬梅.客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34):8-9.
        [5]李文春.幼儿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探析——以龙岩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19-23.
        本文系广东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利用客家传统文化 构件幼儿园特色课程”【课题编号2020XQXKGB46】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