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莉
合肥实验学校,安徽省合肥市,230000 摘要:提高数学实验教学水平的重点,就是强化其适切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在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对症下药,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多个角度来强化数学实验教学的适切性。本文通过对适切性概念的分析,提出提高数学实验教学适切性的策略,旨在提高数学实验教学水平,确保其可以和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继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适切性;策略
引言
现阶段,数学实验在具体教学活动期间的作用越发突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是优化学生学习技巧、提升教学水平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需求。而怎样让数学实验教学的适切性得到有效强化,已然演变成现阶段值得深思的课题。基于这种背景下,探索出提高数学实验教学适切性的策略有很多,比如强调自主探究、注重“分类+整体”等。
1适切性概述
适切性就是贴切程度,合适程度,适当程度,适应程度等。适切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提出的目标要切合当今的教育适切性原则要求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2提高数学实验教学适切性的策略
2.1赋予数学实验教学意义,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无论针对哪个教学活动来说,均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鉴于此,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不但要广泛关注目标的目的性,而且还要对其过程性予以高度重视。教学实验教学不单单要选择最为适宜的实验素材,还要分析设计合理的实验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1]。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项教学活动当中,教育工作者除了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之外,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凸显出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这样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期间,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均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探究能力;二是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是从条件入手来解决问题的,有些同学是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显然针对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学生水平不高的学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可设计《我是一名小邮差》的数学实验。针对实验目标的设定来说,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出邮差投递信封的情境,促使他们可以采取方位词详细描述出邮差投递信封的路线;第二,利用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推理等一系列方式,试着设计出邮差投递信封时的路线,旨在培养其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第三,通过首脑并用,让他们在实际实验期间持续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继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总而言之,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清晰,目的性和过程性融为一体,不但有效果,而且还充满趣味性。
2.2强调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手段的适切性
倘若想要让教学数段的适切性加以提升,那么就要妥善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指引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他们形成全新的知识框架,发现新的学习技巧,继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2]。就某些学生在实验期间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他们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激烈探讨,旨在让他们通过相互启发,一起探究成果。倘若在探讨之后依据无法处理问题,那么此时教师就可以耐心进行启发诱导了。在整个环节中,学生从原来的“被实验”过渡到现在的“学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且存在着较强的适切性。比如,在学习长方体这一知识点,教师设计“你认知长方体吗”的教学实验。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科学指引他们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单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索,然后教师顺势提问:“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全班”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以及质疑,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也就是长方体有6革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3]。
2.3对“分类+整体”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评价的适切性
通过对数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主要是将数学实验教学目标当作参考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实验设计以及实施期间的有关信息,对教学环节以及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继而推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据这门课程的主要特征,实验中的教学评价一般涵盖以下几点:一是实验目标;二是实验内容;三是实验器材;四是教学手段;五是师生行为;六是教学效果等。而针对师生行为来说,其属于教学评价中的关键。所以,本文所阐述的教学评价适切性,实际上是对师生行为评价的适切性,通常体现在分类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上。从客观上讲,教师教的评价适切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否适切;二是实验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切等。针对数学实验教学目标评价的适切性来说,其通常体现在实验目标设定是否与当前新课改要求保持一致。就教学实验教学内容评价的适切性,一般表现为实验内容具有合适性、趣味性、规范性等。对于数学实验教学方式评价的适切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指导实验设计的多样性;二是媒体设计的规范性等。就学生学的评价来说,其主要涵盖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实验评价;二是学生自我评价;三是学生成效评价[4]。通常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上考察了数学实验对学生理解数学的状况以及体会数学的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继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讲,需要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手段科学指引学生准确无误地进行评价。尤其是要广泛重视一些不能量化评价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心态;二是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对学习成效评价进行分析后可知,其主要是把学生自评有机地与教师评价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以下几点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一是知识水平;二是情感态度;三是价值观等。总之,就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而言,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之外,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继而实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评价[5]。
结语
积极探索“教”和“学”之间的契合点,是当代教学的重中之重。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数学的适切性非常关键,针对教学的效果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所有同学的不同点予以充分尊重,熟知学生的个性,旨在确保其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素养方面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甲秀.巧借实验探究 注入数学课堂新活力[J].新教育,2019(32):63-64.
[2]李彪,徐毕娟.基于趣味数学实验的“数学归纳法”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28):46-48+78.
[3]霍锐泉.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0(24):12-15.
[4]丁玲亚.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探究[J].成才之路,2021(15):40-41.
[5]崔秀秀.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1(21):4-5.
作者信息: 周凤莉(1988.9-),女,汉族,合肥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老师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