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袁子新
[导读] 提问是引领师生互动、协作、探究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质量的最佳选择。
        袁子新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  贵州贵阳   561114
        摘要:提问是引领师生互动、协作、探究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能、质量的最佳选择。而科学且高效的提问,则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打开其思维之门,为学生自主开展知识学习、问题研讨、思想碰撞提供铺垫。同时,就初中化学的知识特性来看,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学生构建完备认知体系、拓宽自身认知视域的工具。这使得有效提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弊端。诸如提问过于频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足;提问难度掌控不当、难以覆盖学生认知全面发展需要等现象比较普遍。对此,教师应重审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与意义,并加强对一些具有启发性、延展性、层次性、针对性、生活性问题的设计与构建。并在提问中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与带动,以切实开掘学生认知潜能,充分强化学生认知发展。使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课堂提问的驱使下,积极投身至对课堂所学的探究与思考,自主开展对课堂问题的解析与判别,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构成课堂活动的必要环节,更是引领学生开展知识学习、进行实践应用的基本载体。而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践行,则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针对性,且必须紧密关联学生认知特性,以借助有效提问作用的发挥,来助力学生认知发展。可以说,只有以有效提问为驱动,课堂活动的开展方可更具价值与意义,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预定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得到充分保证。因此,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落实有效提问措施时,必须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对教学内容、目标、活动的研究与分析,以切实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与延展性。使学生在有效提问的带动下,积极融入课堂,自主开展探究,敢于表达心声,将自己对课堂提问的一些新想法、新认识、新理解等适时反馈、分享,以帮助学生切实拓宽认知视域,更好发展认知能力。在彼此之间的研讨与互动、交流与协作中获得对课堂内容的充分学习,使新时代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认知迁移,来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一、借助启发性提问的引领,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开展,应着力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迁移能力发展。而平铺直叙的课堂提问,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且对于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严重阻碍。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实际与课堂教学需要,合理构建课堂提问。将对应的知识点、重难点等融合至提问领域,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思考、判别,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提供保证。同时,教师还需切实强化对提问艺术的掌控,尽量使提问的呈现,紧密关联学生认知现状,切忌因为提问的“天马行空”,导致学生“不知所云”。而且,必须注重对提问难度的调控,尽量减少一些比较直白,或者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出现。使学生在充分应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寻答案或解决途径,获得思维的激活与发展,例如,在开展有关“燃烧”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剂、可燃点,引入有关“消防灭火”的话题,开展提问:如果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火灾,该如何灭火?以借助这一生活化问题的引领,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对教材知识的学习,并根据教师得点拨,同学之间的研讨,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度掌握。


        二、通过趣味性提问的驱使,调动学生兴趣
        科学且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使课堂教学的实施,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因此,教师可借助对一些趣味性提问的渗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对课堂所学萌生更为迫切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以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提出一些新思想、新认识、新观点。同时,为了提升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教师还应着力强化对一些辅助性视频、图画、微课等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观视频、看图画中了解教学内容内涵,开展课堂问题判别与学习。此外,结合化学的生活化特质,教师还可通过对一些生活素材、资源的借助,来开展课堂提问,以进一步拓宽学生认知视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例如,在开展“碳元素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活常见的铅笔笔芯、钻石图画开展提问:既然铅笔笔芯与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元素,为何其性质差异如此巨大?结合此问题组织学生关联生活经验,开展探索与交流,进行对比与分析。随后,用多媒体展示两者之间的内在结构特性。让学生在蕴含生活特质与趣味特性的课堂提问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与能力的培养。
        三、依托延展性的提问,助力学生发展
        虽然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若对提问的时机、方式把握不当,课堂提问的效能自然难以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所需,并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情况,在知识的关键点、重难点或者学生遇到困惑、面临挑战时进行提问,用问题来引领学生认知发展,以实现对学生认知状态的调适。而且,教师更需注意提问的延展性、递进性、层次性,切忌由于前后问题之间缺乏关联,而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在不同悬念的驱使下,来解决一个个问题、突破一个个困惑,深度融入课堂视域。另外,教师还需注意对提问范畴的适时延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验证,动脑思考想象的空间,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氧气的制取”这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两种制备方案:(1)利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进行制取;(2)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进行制取。设问: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哪种制取方式更为科学?该实验方式需要哪些器材和药品?如何检查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实验该如何收集氧气?为什么?如何检查氧气已收集满?选择该制取方式的优势有哪些?借助这些递进式提问的驱使,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研讨,逐步突破认知困惑,来强化对实验教学的开展。
        四、结论
        总之,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把握与借助,是一门艺术,具有很深的学问。而教师驾驭课堂有效提问的能力与素质,也直接反映着其专业素养,更影响着课堂效能的提升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由于不同化学知识的特性与内涵不同,以致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凸显其趣味性、生动性、丰富性,且尽量使所提出的问题无限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并通过对提问时机的合理把控,提问要求的适时调适,提问难度的科学优化,来促使学生在提问的基础上开展知识学习、进行问题探究、获得认知提升。以借助有效提问作用的发挥,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让每一学生对解析课堂提问充满期待,并能够和教师一起参与至对于问题的分析与判别,来强化课堂教学效能。此外,教师还需适时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性,以尽量使课堂提问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层次性、延展性、发散性特性,切实助力于学生的素养塑造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辉常.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28+230.
        [2]徐蕾.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新智慧,2018(1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