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叶秀连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进行改革,观念和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叶秀连
        福建柘荣县第三小学   355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学进行改革,观念和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种前提下,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索、发挥潜力的环境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方法策略
数学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缺乏基础,知识面不够广阔,实践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一味地机械性地要求学生记忆模仿是行不通的,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才能达到有效教学。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上接收知识,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思考。
1、课前预习,充分准备
        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组织教学工作,课前准备要足够充分,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是开发者与创造者要钻研教材备好课,对于如何进行教学要心中有数,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准备新课导入的环节,导入环节要围绕一个点不能够太片面,同时又要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在课上听讲,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阅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文公式与术语,提取重要的信息,理解题目要求,培养审题能力。让学生与数学知识近距离接触,消除陌生感与距离感,例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0~9十张数字卡片,在课桌上面任意摆出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比一比。例如在学习认识圆柱体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带学生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到已有的知识,由此导入到本课的学习中,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圆柱体,对实物进行探究,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设置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满求知欲,给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带来鼓励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利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感到难度很大产生畏惧心理,因此一定要及时运用演示、操作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地去感受才能让学生有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例如在学习除法时,6个桃子,每2个放1个袋子,能放3个袋子;每3个放一个袋子,能放2个袋子。让学生自己分桃子,理解关键的一句话,每2个放一个袋子和每3个放一个袋子是什么意思。课堂上要注意提问和设问,提问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但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理解,要注意方式,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最好在提问的过程当中适当“留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思考。当学生回答出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要及时给予回应与反馈,适时恰当地给出奖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也会更加地有信心。培养学生多用脑多思考的良好习惯,从多个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上注重小组合作与竞争,抛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发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步步前行,循序渐进。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如“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哪个小组的解题方法最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提高分数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
3、课后延伸,练习巩固
        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要注意及时检验与反思,注重实效性,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师要及时总结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再让学生自己在脑子里面回忆一遍,条条框框形成知识链,待到所接受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在知识与知识之间架构起桥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地基,更能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学习公式法则时,要学会整合起来,像是计算面积这类的题目,很多都是互通相似的,要让学生注重积累开动脑筋。教师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反思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还有没有改进之处,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学生有没有全面地掌握知识,在这个反思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把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数学存在于生活当中,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时候,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也会更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跟着家人去买菜,计算买菜的费用。充分利用习题册和试卷,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印象,反复训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作业并且进行检查与思考,对于作业要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书面整洁工整,格式规范严谨,小细节也不能放过。
结束语:总之,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参与,教师要使用合适恰当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学习,才会快乐地去学校,才会创造性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1] 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第1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