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夏正念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夏正念
        浙江省龙港市舥艚第二小学  3258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稀缺人才就是创新性人才。这一人才需求在教育当中的反应,就呈现出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因此我国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强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思维
一、引言
        要想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数学教师的个人思维必须非常活跃,在教学工作当中,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心智,才能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因此本文将立足于这样的主题思想,首先分析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未来的人才市场需求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必须要依赖我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具备高创新性的人才,来突破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一定要从小抓起,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从小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养成方面来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常常把自己放在主要的教学地位,而把学生放在教学的客体地位,也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影响,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常常在学习过程当中刻意的去模仿教师的思维,最终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太多的个人想法,数学学习的突破性也不强。[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更加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小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成长空间开发。第三,从师生关系的转化与重构方面来看,小学阶段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占据绝对权威性地位。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当中,充分要求数学教师转化个人地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师生关系的重构。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就必须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学生也就逐渐由课题地位转化到了主体地位。从这一方面来讲,在小学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重构与转化。

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的权威性过强
        针对小学生群体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群体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规划能力不强,因此在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权威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需要学习的任务,促进小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过度强化个人的权威,一味的去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来进行数学学习,给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计划,干涉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2]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在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只能听数学教师的话,只能去模仿数学教师的思维。最终很多小学生都呈现出思维刻板,数学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特点。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弱化教师的过度权威性地位,转化学生的学习客体地位迫在眉睫。



(二)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性不强
    
        教师个人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当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各个学科的教师,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力养成也与教师个人的思维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有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采用刻板单一的方式,比如一味的去进行板书教学,这也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受到教师个人思维的影响,他们很少有创造性的想法,而习惯于遵从定式去进行数学学习。所有小学生都习惯一分钟定时,那么就不再有小学生会去进行思维的创新和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难度也会越来越大。[3]因此要想快速实现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以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知识,才是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正确途径。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时候,将学生放在怎样的地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数据上是要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更好的养成,就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去强制学生进行思维模仿,而要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开创。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绘画方法和主要特点。那么暂时可以不要按照传统的定式,直接教小学生如何去绘画长方体和正方体。而是可以首先发起“我会画”的挑战活动,让不同的小学生分别来挑战独立绘画正方体。在小学生绘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去观察不同学生的绘画形式,小学生在开始绘画之前思维并没有受到教师的影响,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更多创新性的思维,更加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正方体形象的绘画。这种方法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为体现,通过这个主要案例来进行解读,就是为了让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更加注重给予学生创新思考的空间,不要以自身的定式思维去影响小学生的思维。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增强数学教师的课堂创新特点
        如果数学教师个人的思维活跃性非常强,那么小学生也会数学教师的影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表现出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作为主要途径,来创新个人的知识呈现方法。就比如说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翻转视频资源的插入,让学生通过翻转视频资源观看的形式来了解数学知识。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增强数学课程的拓展性,比如通过互联网去引入一些数学课外知识,以这些数学课外知识的补充来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事业,这对于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4]总之教师一定要善于优化个人的教学形式,不要总是以一种单一的方法来进行知识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越多,创新性越强,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也就越显著。

结语:总而言之,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数学长期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转化传统的思维定势,将学生放在数学学习的主要地位,创新个人的教学方法,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确保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更加显著,全面挖掘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潜力。

参考文献:
[1]孔令梅.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李惠捷.核心素養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创新[J].新教师,2018(12):57-58.
[3]张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OL].学周刊,2018(31):46-47[2019-03-20].
[4]林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