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聪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茅天镇中心完小 贵州 遵义 564312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良好习惯,并让其在掌握一些基础性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计算,进行应用,获得认知发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项目中,计算始终是重点,更是核心。同时,对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其在数学问题解答、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规律探究等方面的发展也会更加充分、更为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导向,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教学策略的变革、教学手段的创新,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体验、探究、感知、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口算、笔算、估算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形成良好计算习惯,夯实认知基础。来助力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为塑造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而提供助力与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探究
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的难度较大,且对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计算能力有着更高要求。而且,就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涉及有关计算的知识、内容较多,除了常规性计算、运算之外,有关小数、分数方面的计算,也是教学难点。加之很多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层面的差异与不同,以致教师在研究小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时,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设计出与不同学生认识特性相契合的教学策略、活动、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均获得更多自主学习、亲自实践、投身计算的机会与空间,在计算中领悟不同计算规则、方法、途径的内涵与实质,对所学计算内容融会贯通、充分掌控,以切实提升自身计算能力,逐步夯实认知基础。此外,在计算能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自信、数学兴趣、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更利于课堂教学效能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
一、适时渗透一些计算技巧点拨,帮助学生掌控基本的计算规律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比较基础,且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完备意识。而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计算往往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且只有在长时间训练中方可获得计算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该借助对各类趣味性、竞赛类、实效性、多元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对参与数学计算充满向往。久而久之,在各类针对性计算活动的驱动下,学生的计算能力自会于潜意识间获得增强与提高。同时,教师在设计数学计算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量与了解,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与教学的手段,尽量使设计的教学活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使不同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高质量参与其中、高效能达成目标,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在完成“加法交换律”教学后,教授可以引入算式:64+28+72+36=?并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探究,就原式予以转变,得出:64+36+28+72=?以化简计算难度,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算式:125×11=?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分析,原式予以延展,得到:100×11+20×11+5×11=1100+220+55=1375,通过计算技巧的点拨,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强化。此外,随着学生对计算技巧掌握的充分,其参与计算教学的自信、意识、能力、兴趣也会得到充分增强,对于一些基本计算规律的应用必将更为娴熟,更利于其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融入一些计算错误引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
计算涉及数学教与学的方方面面,且几乎所有数学教学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必要性计算的驱动。
但是,小学学生显著的身心特性,加之其在思维、理解、认知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诸多缺憾,以致其在日常的数学计算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粗心大意、方法不当、思路混乱等出现诸多不可避免的计算谬误,导致计算结果失准。而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以致其计算出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很多计算错误的发生,都与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严谨的学习意识有关。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在日常计算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开展针对性强调,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计算指导与训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习惯。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验算、检查、回查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计算后学会更为科学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计算过程、计算思路、计算结果,逐步养成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为确保计算准确性、正确性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四则运算”相关计算指导与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计算:15+5×(1-0.5)=20×(1-0.5),并组织学生就计算过程开展分析,发现错误,在纠错、改错中完善认知体系,获得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增强。
三、灵活借助一些现实问题驱使,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为了切实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能,让学生在深度理解计算教学的内涵与特性中获得计算能力提高,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塑造。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教学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学生将单纯的数字与符号灵活迁移至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尝试通过计算来解决具体问题,在全方位、多角度计算体验中丰富自身数学认知能力,强化对数学内涵的领悟。而且,以现实生活为载体所开展的数学计算强化训练,更利于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可以让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充分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实现思维、认识、理解能力的全面增强。例如,在完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入现实问题:小美需要买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已知钢笔7.6元,墨水的售价比钢笔便宜5.12元,那么如果小美支付50元,则其应被找回多少钱?这一更具实践性的计算问题的设计,使计算教学的开展更具实践性,且更利于学生对计算思路的梳理,以确保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既强化了教学效能,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计算中涉及的算理、算法等本身比较抽象,且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很高要求。而只有以基本的计算能力为保证,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与育人价值也会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探寻提高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时,应该以具体教学内容与班级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方法、手段、措施的创新与变革,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参与探索、互动协作、发展提升的机会,以帮助学生在针对性训练、有效性指导、科学性驱动下科学、灵活、合理运用不同计算规则、方法、思维,正确处理数学计算中数、量、形之间的关系,为确保计算能力提高夯实基础。并在发展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数学之内涵,领悟数学之魅力,在确保计算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切实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黄胜英.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思想,提高运算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52-54.
[2]司菊香.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92.
[3]饶勇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91.
[4]胡凌云.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132-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