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玲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崇实小学 362122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有极大的引导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教育方法,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指明方向。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并不乐观,仍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管理理念及方法都需要调整。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小学班级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教学观念发展为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展教学管理活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推广过程中,班级管理理念落后是较突出的问题。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仍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将学习成绩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标,开展的一系列班级活动也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这种班级管理理念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拓展思维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长远发展[1]。
(二)班级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用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对班干部的选择标准也过于单一,通常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选拔班干部,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与班干部的沟通来完成,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教师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三)班级管理手段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各个领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既能保证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又增强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班主任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进行班级管理,而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与班主任、学校之间的沟通,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效率。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优化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把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开展管理活动,有利于优化班级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看作班级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而调动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班级活动,学生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进而逐步提高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潮流,在班级管理中贯彻实施这一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能保证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正确方向。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为班级建设做贡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践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这一系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要想创新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班主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和开展一系列的班级管理活动。例如,在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在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管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3]。
(二)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对班级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处于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能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对于学生正确的、合理的观点,要积极采纳,使学生获得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极其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例如,对学习行为不当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可以采取激励、鼓励的评价方式,避免一味地指责、批评。此外,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也能加深学生间的了解,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4]。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细节,把握机会,以激励、鼓励为主,督促学生逐步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班级管理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沟通平台,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学习其他班级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积极作用,既可以优化班级管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统一的思想方法指导等。基于这些现实状况,小学班主任需要调整班级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性,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东.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践行[J].教书育人,2018(07):73.
[2]马红霞.“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615(19):50.
[3]孙芳.以人为本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