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陶钱花
[导读] 班级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保证班级管理做到科学合理
        陶钱花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下洪中心学校 325500
        摘要:班级管理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保证班级管理做到科学合理,才能有效提升班级的教学水平,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加强学生的德、智育,不断进行班级管理创新和优化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正文: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智育的有利时期,因此这就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就结合当前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现状提出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1.1班级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健全,价值观也未形成,此时如果班主任采用过于强制的管理方法就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相违背。它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制约了学生的潜能发掘。另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如果一味的采用成人的逻辑进行班级管理也会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缺乏一定的温度,极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淡化,使学生不能对班级产生情感认同。
        1.2单一的班级管理模式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个别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仍旧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纪律做严格管理,这种状态下的班主任往往在学生的心里永远是严厉、刻板的形象,也难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班级管理往往会出现老师花费较多的精力也难以保证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的现象。这种状态之下不但班级管理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也难以保证。
        1.3德育教育内容的缺失
        德育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还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但是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将这些方面有效融合,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内容缺失严重。个别班主任也没有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养成,他们只注重知识、理论的讲解,且讲解方式过于表面,缺乏生活化内容的支撑,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同时也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制定日常行为规范,使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正确区分哪些是正确可行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禁止的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明确教育方向,摒弃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治班准则,以新时代教育思想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2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将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将班级管理做到井井有条。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班级是属于每位学生本人,他们才能从心底关爱班级。提高约束力,让学生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才是班级管理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例如老师可以对班级中的公共设施或教学用具等材料进行认领承包,将这些材料分配给每位学生,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维护班级设施,真正养成主人公意识。另外,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班会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各抒己见,为班级管理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形成班级主人翁意识,自发维护班级利益。
        2.3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主意识,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关注。但是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之下,个别教师仍然习惯独自掌管班级情况,他们习惯性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或者纪律守则,只希望学生能够单纯地遵守,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民主意识引进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积极进行班级管理。例如老师可以组织班会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实行民主化探讨,共同制定纪律守则。由于学生被尊重,并且这些纪律守则也由学生亲自制定,因此能够激发他们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相信他们能够积极执行。另外这些纪律守则实施一段时间过后,老师可以再组织班会进行讨论,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彰显主人翁精神远比班主任 “独揽大权”要有效的多。
        2.4加强联系,让班级管理更加全面
        学生的教育历来都是学校与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注重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掌握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同时老师也能给家长提供学生的在校情况,这样双方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发挥家庭管理与学校管理相辅相成的作用。另外,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只有通过综合学生的在校情况才能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和缺点,这样才能辅助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因此班级管理离不开班主任与家长、任课教师的共同协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从班级学生的情况入手,不断尝试符合学生特点的管理方式,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真正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德育、智育两手抓,才能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参考文献:
[1]荣兰香.德育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J].家长,2021(14):24-25.
[2]杨文斌.基于德育视角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